Pages

Sunday, September 22, 2013


中秋吃药饼没?

Nutritional Cultur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报纸医学院毕业,他们从报纸上吸取来的医学知识也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这种信息时代的土洋结合,中西合壁的知识结构可用一个“补”字来概括。

这个补字把流着哈喇子的人们纷纷引向了燕窝鱼翅人参海参,发菜虫草木耳大枣。中国人觉得什么少才应该吃什么, 什么贵才应该吃什么, 什么怪才应该吃什么, 什么恶心才应该吃什么。世界上不是很少,而是根本就没有人能在吃上跟中国人匹敌。他们一方面这么补着, 一方面再吃着各种维生素,打着点滴, 喝着茶抽着烟, 那效果你可想而知。

除了这个补字, 从报纸医学院毕业的人常用的另一个词是“上火。既然人能“上火”,当然就得“败火。我常怀疑这是不是卖耗子药的故意花钱买来耗子放掉以迫使主顾花钱的伎俩。你说刚喝了碗人参汤的忽然就上了火, 好东西还没来得及消化呢就得泻出来的感觉是什么?而且似乎只有住在中国的中国人爱“上火,离开了中国的却很少上火。我估计是因为后者太忙没时间上火了吧?

另外,报纸医学院的毕业生也特在乎“食疗。在他们眼里鸡不是鸡,猪也不是猪。它们是平喘,生津的药。你要是不信随便拦住个初中生问问西瓜治什么?烤鸭治什么? 你看人家小孩子是不是对答如流,说得清清楚楚。

中国人的这个传统其实也不是从念报纸医学院才开始的。在明朝的李时珍之前,已经有了刮骨疗毒”,“病入膏肓”之说;坐江山的又有几个不是肥头大耳, 成天日理万机地忙着炼丹, 求仙, 动辄鞠躬尽瘁地在国宴上摆出百十来碗。

可这是传统懂么?传统跟文化密切相关。那就是中国人说的天跟道的关系。文化不变传统能变么?传统又为何要变呢?

才过了中秋节。你吃了几个药饼? 那五仁,那豆沙, 那莲蓉,那双黄, 那山珍,那海味,那熊猫,那龙肉可是大补且不上火的好东西。

几年前在云南的某个庙里,一个随行的朋友神秘地告诉我,庙前那株根深叶茂花满枝的三角梅跟那庙一样都已千年了。我毕恭毕敬地四处走了一圈,总觉着千年似乎长了点。回到家中翻书一看, 三角梅产地巴西, 约在一百五十年前传到中国。

从此我既不需要补, 也不会上火了。  

20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