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December 30, 2006

更干净的二零零七年

A Cleaner New Year without Saddam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卫星电视公司来给楼下邻居装接收碟的家伙无意中把我家的闭路电视线掐断了.我是傍晚打开电视机才发现的.看不了电视就只有上网了.

一上网才知道这世界上又少了一个魔鬼.

萨达姆侯赛因被绞死了.

行刑的录像片断陆续出现在网上.他那付神情沮丧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三年前他从地洞里钻出来被捕时的落魄.也不由得让我想起不同文化对这种人的形容.无论是"仗刀剑者死于刀剑之下",还是"玩火者自焚"说的都是这种人的下场.

一个靠杀人起家,用恐怖维持政权的独裁者最后死于绞架下的极刑不但是大快人心,也是充满了讽刺和意味深长.

我不知道此刻怀有兔死狐悲之心的会是些什么人,对恶人的怜悯不是别有用心就一定是断不会有好报的.

萨达姆来到这世上时也是条样子可爱的生命.是环境,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欲望,权利和贪欲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没有一个独裁者想遗臭万年,可是他们最终都逃脱不了历史的判决.他们都想仗着自己的权力随心所欲地去改写历史,最终却只作了历史的角注.

萨达姆的不幸是他没有像有些恶人那样及时地躲过正义的惩罚.恶人作恶时是不会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他们总以为践踏着无辜;残害着生命;对道德,良心,司法,正义的绞杀;搜刮民脂国财而自肥是通往无限权力,万寿无疆的坦途.这,才是独裁者真正的悲剧和他们必然无法逃脱失败结局的原因.

萨达姆是世间邪恶的代表,他最终没能逃脱世界的唾弃.

萨达姆没能活着走进二零零七年.世界因此少了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魔王.

二零零七年的世界因此变得更干净,更充满新的希望.

新年快乐!

2006-12-30 晚

Saturday, December 23, 2006

啥?抵制圣诞节俩?

Who wants to sanction Christmas, again?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上边这句话一定要用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方言,在结尾时升调才念得出味来.

言归正传.最近国内十位博士(播屎)发起了个什么倡议,说是要抵制圣诞节啦.我听说后先是一哈哈,再一看原文就真是笑哈哈啦.

我不知道这些国粹是不是纯粹靠吃高梁,小米,杂合面养起来的;还是可乐,汉堡,肯德鸡吃多了跑这来拿人开涮.你们那倡议书不是用电脑敲出来,用电话协商的吧?构思(狗思)时没吸着烟,听着音乐,开着电灯,消化着批萨吧?那可都是跟圣诞一类的洋玩艺儿.

政府说稳定压倒一切.稳定靠什么呀,靠就业.靠税收,靠开工厂搞污染给全世界加工产品.你小子要禁圣诞节,那不是要从龙嘴里抠珠,跟政府,跟商家对着干吗?!念完了你们的倡议书我挺为你们担心的.万一哗众取宠落了空,再惹恼了有权势的,大冷天里受指使的人万一去砸了你们的玻璃窗,多受罪呀!

有话就一定要说透.别像长痔疮的肛门,有屎不敢使劲.别打着圣诞是西方宗教,所以国人不能过的借口,就干脆告诉大家凡西方的东西咱都不能玩啦,玩了就是卖国.站在这个高度大家就容易接受啦.尽管播屎们还没昏到把自己幻想成康梁们的地步,毕竟也是天之骄子,尽管现在也成筐装了,毕竟还能唬住看见铅字就信的大众啊.

中国受西方欺压都上千年啦.把佛教先禁了!

铲了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把那些庙呀,寺啊平了盖四合院!我早就看着打手机的和尚别扭,罚他们天天吃批萨,要猪肉的!

那什么波菜,西红柿,红薯,石榴...不准卖啦!

烟酒,音乐,绘画,铁路,高速,飞机,汽车,医院,学校,电脑,电,服装,鞋帽......都他娘的禁喽!

现在社风日下,都是因为没了道德风范.播屎们带个头,学学人家阿富汗的塔里班.要走国粹的路一定得彻底.先长发盘头,再马褂加身(别用黄色的啊),穿草鞋,拄仗而行.手里牵着驴,车上驮着竹简(一车不够拉吧,你们是播屎学富还不得七八车地装啊),找个听不见飞机汽车的深山一隐居,没事吟个诗作个画(怎么,没学过琴棋书画?你们上那洋学都干什么啦?!),刀耕火种点菜呀果的,渴了喝口溪水(什么,都污染啦?不会吧!),性起了扯过个妻呀妾的竹塌上一躺,要不学西门庆后院秋千上一荡...啥?想当竹林十贤,坐林子里潇洒?行啊.乘着天没黑,搞个音乐会,坐草棵子里敲个石罄,咋个米酒...烟你们就别抽啦,那是西方货呀!

一群什么东西!

2006-12-23

Wednesday, December 06, 2006

滇食记趣
Food Not Found at the Fancy Restaurants in Kunming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认识的几个云南朋友都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但云南人似乎口重,寻甸的腐乳,宣威的火腿,早餐的米粉,店里的火锅...那无饭不在的沾水,随烧烤端上桌的干辣调料...无一不是咸辣鲜香.与川菜不同,滇菜不用麻料,就是突出一个辣字.吃惯了云南风味,别家的菜就显得很是清淡,渐渐便食而无味了.

云南人多是上得高堂下得厨房.在食府里喝下鱼翅汤,嚼碎大闸蟹后还是更爱火瓢牛肉,烧臭豆腐.我在朋友家里吃到的东西永远比街上的可口.他们似乎对火,对烧烤有种难以自制的崇拜,这才让我一个外人有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昆明街上的烧饵块是一绝.一架食摊车,一个小火盆上支个火篦.将薄饼般的一张米粉做的洱块摊在火上翻烤片刻待其发软鼓起,拿起来根据食客要求,要么刷上甜芝麻酱;要么刷上咸辣酱.然后卷上个与洱块一同烤好的热油条便是所谓的一套.一块钱的东西热热地握在手上,咬一口,那劲道与脆香便成了不忘的记忆.

玉米在云南是最寻常不过的东西,一年四季生长不断.于是街上就出了青包谷煎蛋.平锅里加入少许油,鸡蛋加糖抽打起泡后加一勺用小石磨研磨成浆的嫩玉米.锅热后将鸡蛋糊倒入锅中.三翻两翻一张蛋饼就熟了.用鲜玉米叶将饼卷起,边走边吃,边吹着热气.那岂止是美食,那是一种享受.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在昆明街上闲逛,无意中随着人流进了新闻路边的一个集市.入口处并不惹眼,进了门洞后却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炒货,蔬菜,果品,鲜肉,活鱼虾,干货...应有尽有.叫卖声不绝于耳,购物者络绎不绝.我顺着泥水污的路前行不远,见一个摊前挤满了人,凑上去一看,地上摆着两个大竹挑子,一个里边码放着制成长方形的豆豉.一个里边放的是圆陀陀的豆豉.两块做招牌的已被切开,一块是纯黄豆的,另一块是黄豆,小虾米混制而成.我见当地人购买踊跃,便挤上前去也买了两块.卖者听出我的口音不是当地人,便自我介绍起来,说是在云南做小虾豆豉的就他一人了.现在只有每星期六才从呈贡来昆明卖一次.每次卖的都是一个半月前亲制的...听那口气估计他家里的作坊也颇具规模了.

回到住处,锅入油,待油微热放入小虾豆豉.当地人是将其切片入油炸.我则将豆豉慢慢用竹铲捣碎后细火焙炒.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约十分钟后熄火装盘,夹一筷子送入口中,虾香,姜香加豆豉香,辣椒香...那是种很复杂的南国风味.

吃完了小虾豆豉,天天忙于应酬,又成了餐馆里的无奈熟客.只吃得胃口全无,口中躁渴,食不甘,饭无味...

忽一日想起了存在冰箱里的那块方豆豉.于是用电饭煲闷了一锅米饭,顺带煮上一锅清菜汤.把平锅支在火上,入油,油稍热后将方豆豉在锅里捣开.完整的黄豆,红红的辣酱把锅染得通红.随着温度的升高,锅里姜香,豆香阵阵,催人食欲.将一半盛盘后,用剩下的另一半与剩了多日的红烧肉再入锅同炒,入烧酒少许,顷刻出锅.坐下来,面前是白米饭,黄豆豉,绿菜汤,红烧肉.那豆豉中姜末,辣椒酱与豆豉配得极合味,不觉食欲大开,竟连吃下两大碗米饭.这真是一顿难以忘却的美食.

云南的米线是我的最爱.入口滑软细嫰,香菜,薄荷,葱韭更是添香.吃一碗头上微汗,胃中却并无沉重感.有时我是早也食,晚也食,竟比当地人还过份.一日晚饭后沿街闲走,见路边一小食店旁挂着块牌子,所列吃食不过三五种而已.见店里食客不多,出于好奇,进去要了份小锅卤洱丝权当餐后点心.约一刻钟,侍者端来个五寸小碟,里边齐齐地码些洱丝,中间几粒青豆,一小撮绿菜叶.用筷子挑几根洱丝送如口中.天食!

那米制的洱丝形似北方的面条,却吸足了调料,给人一种肥厚富足的感觉,既劲道又柔韧,咸甜适口,回味无穷.问店东,原是小铜锅烹制而成,那汤汁全收进了洱丝里,一吃便知绝不是应时之作,而是多年经验积累而成.店主称这是其老祖母百多岁仙逝前亲授的家传美食.我有口福.

豆腐乃最平常之物,爱者恨者遍布全球.喜食者爱其细软,厌食者恨其无味.豆腐与肉同制,荤素同锅好味道;川菜之麻婆者亦佳.青菜豆腐则小儿多不食.

一日沿街夜走,见路边一烤摊碳火熊熊.菜,肉,豆腐成方成串.捡一方凳坐下来,要了十块半寸见方的豆腐一试.摊主在火篦上排上豆腐,慢慢翻烤.一米宽两米长的烤篦下碳火旺红,夜风阵阵,向火而坐,一边闻着空气中的食香,一边看着过街的行人,一边听着邻座的食客品食出声,竟在滇国找到了唐代长安城,宋代开封府的感觉.

烤好的豆腐表皮微黄鼓起,夹一块沾下小碟中的香辣料,热香的一口.再要十块包浆豆腐上火烤来.那豆腐外观并无甚特别之处,烤熟后轻咬一口,外皮脆而内里稀软如酪如浆.沾调料口味尤佳.街上往来的人依旧,天上星光灿灿,已是入夜之感.沿昏黄的街灯而去,心中,口中一股满足油然而生.

寻滇食当避灯火通明,煞有介事之食府.民食,民识.随市井小民寻食,必有美食.


附加说明:

1.烧洱块小的5角/个;大的1元/个.油条另加5角.

2.包谷鸡蛋饼 2元一个.

3.黄豆豉5角/两; 小虾豆豉1元/两.

4.卤洱丝小盘4元;大盘5元.

5. 烧烤豆腐2角/块.


成于2006年11月底,北京.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How To Restructure A Compan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1. Insignificant changes lead to major changes

Start with attendance. It helps form a good routine and put pressure on those who have no sense of time.

2. Start from the top

Too often those on top who welcome changes are the ones who are blockers. Change their mindset first is vital. It takes time, effort, and determination.

3. Form positive energy

Get rid of those who make others uncomfortable. Encourage individuals who think creatively and critically to form group spirits to work with others. Value people's opinions, direct their energies to the company's goal.

4. Be personal

Don't be a poker face boss. Management is about forming healthy working relationship at work. If you don't care about employees, you will be deaf and blind. In the end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as a human who cares.

5. Rules

No one can play the game without the rules. Make realistic and applicable rules.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 and changes to make the rules enforceable and make sure rules apply to everyone.

6. Be positive

No matter what happens, you just can't be the most miserable. Remember to smile. To the end 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own, it is your health and happy mood that matter
the most.

7. Don't make empty promises

Action is louder than words and people have memories and mouths.

8. Open minded

Learn from your past mistakes; from others; from books. But always remember the most valuable is to learn through practice with an open mind.

9. Mistakes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Don't repeat the same mistakes twice.

10. Forgiveness

Everyone derserves a second chance. No one should be given a third chance.

11. Taking the chance

It's not about achieving an impossible dream; it's all about doing what you can do in a better way.

Improvement should be continuous. To stop is to get behind. Opportunities come and go, be sharp, be quick, be efficient, be ready.

Re-structure, re-aim, re-start, re-adjust.


Oct. 2006
Kunming, China

***********************

The Three M’s that Sink a Business---Misjudgment; Mismanagement; Misconduct (and they can all occur at the same tim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January, 2007)

Explanation:

Case Study #17 since 1999.

Since this case is so non-typical, non-traditional and strange in every possible way, I’d like to leave it here to share with whoever has the opportunity to read it.

The two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this case are real people (native born Americans) and are assigned as A and B (A is at least 25 years older than B), thus I use the words it/its as noun/possessive pronoun in description.

Reminder:

This is not a fabricated story and is not aiming at entertaining anyone.


Introduction:

I had been watching, listening, thinking for over two years since I met A by accident before I wrote the whole case, during which,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uncover more details of the failed business and been making strong recommendations to A. Since now it is finally coming to a close, I decide to post it to remind the innocent and the not too experienced.

Background:

A, who had a somewhat successful career for a good number of years, is a family friend of B whose parents are both professionals and helped A for years in various ways. Filled with gratitude, A was persuaded by the parents into launching a business mainly selling imported perishable products with their son, B (now 35 years old).

Situation:

A invested at least $300,000 dollars of its own money with zero knowledge about the products but with enough confidence with and trust to B; who talks impressively with a persona much larger than life itself. B had failed though two previous start-up businesses, yes, also in imported perishable products. B had no other working experience elsewhere.

For some odd reason, A, as the sole investor, walked into the business with B but only held 35% of the shares of the business with the job title of being B’s secretary while B marching in the business with nothing but empty promises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company and held 65% of the shares.

What really happened:

According to A, as soon as the company was registered; the legal papers were signed; the account was set up… B began its shopping spre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business operation, B blew up $90,000 dollars using the company’s (translation: A’s) credit card on personal items such as computer and office equipments (set up in B’s residence and recently repossessed by A), groceries, wines, meals, snacks…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business, A, encouraged by B, also paid people to design company logo, trade mark, packaging materials, website…The spending started; the purchase continued and the inventory began to grow... A and B went to various trade shows, presentations…But for some reason the market was just not opening its door to their products.

In over three years of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 they had a total of about 15 major buyers; basically one in every one hundred days or longer. And each one owed the company money for delivered goods. The website was designed by professionals and operated from day one by B. But for reasons unknown it just didn’t have enough hits by visitors. In order to stay in business, B persuaded A to buy into an additional line of imported perishable product with total shaky health promoting claims. The total investment on this new line of product was about $160,000 dollars. A had to rent a warehouse for the product in bulk with quality problems but without customers. B repeatedly claimed that the market was forming and the line of buyers was getting long…

As president of the company, B’s job was mainly to be in charge of marketing and sales (after their limited sales, B could not collect payment from buyers). It staged elaborate and impressive presentations in front of potential customers at the cost of the company’s expanse, but afterwards few came to buy their products. Did B make the product too mysterious or did B give people the impression that it was beyond their comprehension? Or was B just not convincing enough to make sales happen? Was B using such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itself to secure its position in the business or did it just want to make sure that A got the impression that B was the best in the business and they had to work together? Was B using such opportunities to get attention from people that it normally couldn’t? And they always had trouble sending orders out on time.

B kept telling A exciting stories about growing possibilities about the profitable product and made sure A kept pumping in more investment money to sustain the operation. B even placed order for $80,000 dollars of new products (without telling A) when the old ones were stored as inventory (did B get a cut from such order?). In over three years A had basically lost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the “promising” business. A didn’t have enough knowledge about the products; about internet sales; about record keeping; about inventory; A has no skill in management; no vision or plan for the business; no control in the operation…A basically lost its sense of time and let B run the show at its free will.

The company never had established rules; without operation hours; A had no control over B and couldn’t enforce anything to get things done. All the customers who bought the products were A’s friends or through its connection. B turned itself into an entertainer and really enjoyed its VIP status wherever it went for presentation. No one from the outside knew anything about the growing internal problems.

I began to offer advice to A based on our conversations and my observation; A gradually began to reveal to me more details of the so-called business operation. It was very disturbing.

A business is based on reliable source of supply and the market. In between it’s connected with quality control, cost control, customer service; marketing strategies…I found n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this business operation. Instead I found two irresponsible individuals who sit back to let all the opportunities disappear in front of them and B skillfully played the mind game to manipulate A from the beginning to end.


Is it fair to blame B for all the problems? Am I being fair to B since the above information came entirely from A? How much responsibility A needs to take for the failed business? Why couldn’t A solve the problems for two years watching and noticing the growing problems? What is the true reason that made A incapable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for so long? Is fearful of losing its face among its inner circle friends a reason why A prolonged the problems? Are they both suffering from clinical depression? What lessons can each individual involved learn from this case?

For legal reasons I will not describe any more details about the ending results. It’s anyone’s guess. Trust and honesty are the key words in business. But also be watchful in managing your own business. One might not know everything from A to Z in business management, but one needs to learn the lesson from A and B in business operation.

Friday, October 06, 2006

邻居 
Neighbor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的紧邻是一对老年夫妇.老头矮胖,脑后梳着条小辫,整天早出晚归,不知是太喜欢工作还是太喜欢钱,还是宁愿一天不着家省得听老太太唠叨.反正我一个星期也难得见着他几面.

老太太人倒挺热情,早晚在门前牵着条脏乎乎的小狗,见了我总是客气地打声招呼,听得出,也看得出她对我的好奇.

这对无儿无女的老两口带着那只从动物收容所领来的哑巴小狗每天与我和睦相处,倒让我觉得很宁和.

一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刚进家门不久就听见外边有人轻轻地敲门.开门一看,邻居老太太一手牵着小狗,一手拄着个拐杖.

"帕特,你没事吧?"

"早上摔了一跤,单膝着的地.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没事."

我一边安慰她,一边主动把她手里的牵狗绳接过来.

"我去给你溜溜狗,你在家休息吧."

老太太挺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我倒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再说她总会康复的.

老太太的摔伤并没见起色.

一天早上帕特又来敲门,问我能否带她去看医生再拿些止痛药.我想帮人帮到底吧,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

按说好的时间我把车停在了门前.老太太上了车并没系安全带的意思,急得安全带警示灯不断鸣响催促.我只好告诉她不系安全带上了路万一让警察看见会被罚,老太太这才手忙脚乱地绑上了带子.我猛然意识到老太太一定是很少坐车出行,尽管老头刚买了辆新卡迪拉克.

老太太从医生那拿了药,依然每天央我帮她溜狗.我虽嘴上不说,心里开始有些不快;觉得这不是占便宜没够吗.医生都说了没事,你怎么还不住地乱喊疼呢?再说那老头子怎么甩手大爷似的不闻不问成天让老太太像个囚徒蹲在家里呀.我的结论是,这老太太惯于使心机操纵别人.识破了她的唯有她丈夫.于是我也不像以前那么准时帮她溜狗了,总得让她自己知道事事还是要靠自己.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我一个识破了她的陌生人.在这社会里热心肠未必有好报啊.

昨天我刚从外边回来老太太就给我打来了电话.我叹了口气,无奈地摇着头再过去助人为乐.

推开门,老太太像往常一样坐在前厅的沙发里.家里乱得不成样子,塑料盘子,纸杯子...胡乱地堆积如山,屋里一股熏人的臭味.我见老太太气色不大好,问她是否觉得不舒服.她说早上起来后拄着拐棍扶着墙从卧室走到前厅就一直坐在那里没动过窝,饭也没吃.我一听连忙回家从冰箱里把剩饭菜给她盛了一盘用微波炉热好端过去.任何人都不应该在自己家里坐着挨饿.

"帕特,也许这不是肌肉拉伤,一个月了我没见你有起色,还是换个医生再检查一下吧."我心想如果没大事恐怕得找心理医生了.我让她给她丈夫打电话先弄清楚保险公司是否允许换医生,故意吓唬她说这么着拖到冬天对她健康很不利.

近四点,杰,那脑后梳小辫的丈夫,意外地打来了电话.

"嘿,邻居,帮我个忙,等会我到了家,你过来帮我把帕特弄上车,我带她去看医生."

我满口答应,心想你早带她去看医生能给我省多少事啊.

下午五点,我算着老头应该回来了,过去敲开了他们的家门.老太太脚肿得穿不上鞋,眼泪汪汪的说上不了老头的车.老头大概本来就不信老太太有什么大碍,开始满口脏字地数落老太太.两个人像孩子一样在我面前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我尴尬地站在那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没事找事给自己添乱.

帕特要叫救护车,杰死活不让.说叫一回收好几百不值,还是上他的车,几分钟就到医院了.老太太开始哭着央求老头,说你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就是上不了那车,因为实在站不起来,走不了...

当着我的面,杰不好发作,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是难看.最后只好打了报警电话.对方一听不是紧急情况,说马上派救火队员过去帮忙.时间不长,一辆救火车呼啸着来到了房前.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下了车,问明情况,倒也没费什么力气就把老太太用椅子抬出了屋放进了杰的车里.

他们走后,我长出了口气,晚饭吃得特香.

晚上十点多,外边有人不住地按门玲.我心想准是他们回来了,让我帮忙把老太太从车上卸下来.

是杰站在门外.

"他妈的,那该死的大夫!这回重新拍了张片子发现帕特股骨折了!整整一个月呀,难怪她老喊疼.这他妈的不是害人吗!"

我大张着嘴,被这意外的消息惊得哑口无言.

"医生收帕特住了院,怕感染马上就用上了抗生素,明天一早作手术."杰嘴里刁着雪茄,一脸的愤怒.

"应该告先前那个草菅人命的江湖大夫."我也义愤填膺了.

"哼,饶不了他,差点要了我老婆子的命啊."

我们两人站在房前作义愤状.那叶子已经变黄的树随着阵阵微风不时把一两片叶子抖落在地上.

"邻居,多谢你啊,是你救了帕特的命."

"我..."我有点举足无措了.

"我知道你不会收钱.但我一定会报答你的."杰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眼睛有些湿润, 显得有些内疚...

今天在街上溜完瞎了一只眼的哑巴狗,我忽然决定晚上要到医院去看看刚做了手术的帕特,让她尝尝刚买的月饼.

今晚的中秋月一定很大,很亮,很圆.


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
于芝加哥

Friday, September 08, 2006

生活笔记

On Living Health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健康.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放弃的身外之物.那个最近被蝙蝠鱼刺死的捕鳄人史迪夫就活得很充实,到死都是开心而去.我一点不为他惋惜,相反,我对他的死颇有些嫉妒.他一生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总是那么充满激情,快乐健康;让你不能不羡慕,佩服.他的死真是修成了正果,得道升天而去了.

钱重要吗?钱当然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生活得更自如,更潇洒,更方便些.但以多少为限呢?我最讨厌那种浑身泛着铜臭的势力小人,有几个钱就狗眼看人低,总把自己想象成站在钱山上的巨人.你气再粗能喘得过野猪么?离开这世界时能带走哪怕一枚铜子吗?怎么,你也得像所有人一样空手而去呀!

权重要吗?权当然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活得更自以为是,一呼百应,威风凛凛.挥挥手,皱皱眉都有人为此吟诗作画;都有人闻风丧胆.可权贵们也还是逃不脱一死,让你常常掩卷长叹,只能踏着伟人的足迹流连于人去楼空的遗迹之间.我敢说要是当了官可以保证活到万万岁,这世界也就永不会有什么民主和选举制度的存在了.

人活着只有健康最重要.任何一个人,寿命期限都只有七,八十年.过了这个期限就好比商品过了保质期,状态再好,那种力不从心的勉强也就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因此健康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健康说俗点就包括三点,吃,睡,每日坚持锻炼.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从营养学,养生的角度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套理论.保证睡眠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睡不好,作息就难以做到有规律,规律打乱必然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规律生活的大敌是诱惑.

健康与健身也密切相关.仅靠吃和睡不会有健康.因为身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它必须靠运转保持新陈代谢;使身体保持灵活;延缓肌体的老化.

运动必须出汗,必须让身体有疲劳和恢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说到恶习,不能每天坚持锻炼才是最大的恶习.食无度亦然.吃睡无常则免谈健康.

无论一个人爱谁,爱什么,先要从爱自己开始.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哪会去爱周围的人和物呢.一个整天浑身病痛的人不可能有好心情去享受人生,就必然整天郁闷,痛苦.

让吃和睡带给你满足与安宁;为了活得健康去健身.这都是些随时可以开始做起,马上可以收效的小事.

享受短促的人生;活得更健康,更自信,更开心.

爱自己.

2006-9-8

Tuesday, September 05, 2006

食趣

From the Local Market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无论走到哪儿,我都喜欢逛当地的早集.在集市上随着别人四处闲走,不但可以知道当地人吃什么,还常能发现些自己不认识的果菜以增长见识.

我就是在昆明的街边集市上发现的嫩南瓜蔓.

这东西不要说吃,很多人怕是连见都没见过.嫩绿的尺把长一扎,连藤带叶用湿稻草捆着,嫩叶上还挂着水珠,看着就那么新鲜.

"这是什么东西呀?"

"瓜尖."

"是南瓜藤,"朋友在一旁解释道,"可以做汤."

我吃过葡萄叶子,苦瓜叶子,可从没吃过南瓜藤.于是就买了一小把提回朋友家.

先把有丝络的梗部折断扔掉,再把南瓜藤洗净切为寸段.

用刀将蒜拍一下,剥皮切碎.姜剁成末待用.

锅里放入适量的油,待油热放入几粒花椒.然后放入南瓜藤爆炒.

入姜,蒜.黑胡椒.

盐少许.蚝油少许.起锅装盘.

这鲜绿的一盘配上白米饭让人食欲大开.

于是集市上的发现便成了餐桌上的话题.

2006-9-5

Thursday, August 31, 2006

七月见闻录

Trip in Jul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好久没写东西了,因为最近出了趟远门.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领着一群洋人去旅游拉练啦.

第一站,北京.仍是乱哄哄的,到处是车.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年,现在一点也不喜欢这座自大的城市了.我小时候下场雨住地周围的田里蛙声一片,到处是绿油油的.现在除了水泥建筑就是不断展宽的路,车和人流日夜不断线.连吃顿饭都找不到个清静去处.你可千万别跟我提后海,那的东西卖得死贵不说,那飘着绿苔的臭水,那追着你强卖的贩子...燥啊.

第二站,大同.该死的导游居然把火车站记错了,误了车不说,一上午横穿了三趟北京城才离开我的出生地.云冈石窟值得看,不知那些匠人是怎么选定这块地方,然后花了这么大工夫留下这么一大片佛雕的.当地的人也值得看.很多是混血.饭食质量很一般.家家餐馆有苍蝇.

第三站,五台山.差点坐死在旅游车上.在大同去五台山的路上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去处.应县木塔和悬空寺.那塔是目前世界仅存的最大的全木结构塔.但倾斜得已经很厉害了.据说离此不远的某处在按其形制修一座全钢结构的.但愿游客在雨天爬上去不会被天打五雷轰.绕塔上下翻飞的燕子上千是有了,让我想起北京的交通.那寺震撼了我.一座在一面悬崖上用粗不过碗口的树干支撑着的寺庙.这是我第一次爬上一座建筑有怕的感觉.一天到晚络绎不绝的游客早晚踩塌了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不信你就等着吧.这寺要是塌了可少死不了人.离地五十米呢.

从大同去五台山的路有几段很危险.下雨下雪是万万不能走的.早上沿旅店前的路散步,过了车沟村见山坡上远远地耸着一座孤塔,心生好奇,趟着一尺深的野草就上去了.竟是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的杨老令公的墓.

第四站,太原.坐旅游车从五台山到太原比被判了终生监禁还难熬.那路实在太长啦.难怪叫太原呢,是太远嘛!山西省博物馆值得看,有些很精彩的文物.千万别去乔家大院.那的游客比盖大院的砖都多.平遥古城也没啥看头,全是修复的,里面卖的东西当地产的不多.一包平遥牛肉让我拉了两天肚子.

第五站,郑州.一座想挤进直辖市的老城.它的城市规划给以后的发展留出了很大空间.但郑州除了一座省博物馆,也没什么可看的.但那座博物馆收集的文物可都反映了黄河文明中国文化的发源与崛起.

第六站,开封.一座给人感觉很脏的历史名城.到傍晚似乎人人都成了摆摊的商贩,满地的油垢垃圾,臭气熏人.旅
店的餐厅脏极了,每把椅子都是油渍斑斑,饭菜让我这从不挑食的都难以下咽.只好到街上买回几个热包子吃.

第七站,洛阳.龙门是云冈的复制品,只是石质的不同.倒是对面山中苏东波的墓让我感慨万千.一个面对人生泰然的天才.少林寺是另个难忘的去处.你一看就知道那是个香火极盛的地方.全世界有几个地方,几个人敢或者能拿出三亿多开场音乐会吗?在表演厅看了一群儿童和尚的武术表演.真是技艺精湛.那么粗的木棍,铁棍往头上一击就断为两截,没真工夫成吗?想想如今当和尚也不容易,这么日复一日地在台上重复着观众的喝彩,居然没得脑震荡.

第八站,上海.到了上海已是人困马乏.它既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是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城市.上海人起得特早,四五点钟早市就已经是熙熙攘攘的.上海其实跟北京分属不同的时区.任何一个对时间敏感的人都能感觉得到.就是夏天太热了.

你猜我这一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山西悬空寺下的一个摊贩手里买的五块化石.四块是三叶虫化石,一块是小恐龙化石.晚上带回酒店房间在灯下一看竟然全是精雕细刻的假货.一个守着石头山面对贫穷的人能想出这办法致富,也够有创意的.我不懂装懂,贪图便宜,自做自受.还有什么比在佛的面前得到教训更珍贵呢.

这第二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得比以前更宽容了.这次在各地遇见的导游都是些利欲熏心的势利男女,根本没有起码的职业道德.他们身为导游,首先想到的不是为客人服务,而是想尽种种办法偷奸耍猾,活尽量少干,钱尽量多拿.能占便宜就占...我一概平和相待,没表现出半点计较.茫茫人生路上何必与见利忘义之徒一般见识呢.让他们在人海中为区区蝇利而自顾不暇,自不量力去吧. 

2006-8-31

Saturday, July 08, 2006

感悟

Speechles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起来跑完步,例行坐下来看网上新闻.于是就看了个哑口无言,浮想连翩.

鲁讯写的很多东西我从不喜欢看.太压抑,太虚张,太不伦不类.可是他写的很多东西必须承认真的是入木八分,让你在充满愤懑的同时找不到发泄的渠道.想起他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就觉得他正躲在一个黑黑的什么地方在吸着烟等着你爆掉.

现在的人比过去是进化了太多.人不但比以前聪明,漂亮;衣着举止处处都显出新时代的新教养,新风貌.哪像过去的人萎萎缩缩,过着人不如鼠,人不如蝉的日子.记得以前教书时学生问我为什么旧电影里人走路都晃恍地,我找一个最省事的回答因为他们都吸大麻.你跟一个与过去那时代没发生过关系的人解释过去那是枉费心机.历史只可以去研读,不可能亲身感触.

因而才有了不幸的重复.

鲁讯笔下的情景现在都成了永远的过去.如今没人起个大早提着灯笼去等着看砍头了.沾血馒头早换成了沾红酱的炸肯德鸡块.没人看见月亮就吓得浑身筛糠,赶紧在日记里记下救救孩子的言论.孩子早被游戏机救了.更没人见了认识的不认识的就一把拉住没完没了地叙叨说孩子是怎么被狼拖走咬死的.现在想看狼你得先去有动物园的城市买票看啦.

可在特定文化环境里生存的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开所受的限定与相互制约的.人的行为模式可以承传,摹仿,复制.文化,教养,公德,爱心...使一个群体朝文明进化;教育,公正,自尊,信任...使人在社会中健康成长,生存.没有激情,没有标准,没有追求,没有博爱,没有宽容,没有约束...就使人沉沦.

有了社会舆论,还得有参与.有时候在一群行尸走肉之间缺少的是一个声音够大,不惧怕被他们按翻在地再踏上八只脚的汉子.

一个被打倒后能站直面对邪恶的汉子.

有感于附文所发.
2006.7.8.


附件全文:

沈阳千人看自杀:马扎望远镜全用上

昨日,一女子在沈阳市北三经街一烂尾楼上欲跳楼。在女子滞留高空的6个多小时里,上千人次围观,三经街交通一度受阻。

由于跳楼者所在楼层很高,有些人还通过高倍望远镜向上看。更让人吃惊的是,现场居然还有女子卖望远镜:“兄弟,想看上面不?买个望远镜吧。”   

现场无人买望远镜,但很多人都想借. 与的哥们相比,还是行人从容,有些人干脆从家里拿来了马扎,坐在路边上看。   

时间转到近13时,吃午饭的时间都要过去了,围观者仍不愿散去。一位50多岁的女子说:“挨点饿吧,我害怕一回去她跳下来看不到,不就白等了。”   

家住北市场的一位男子为了看热闹,竟回家拿了饼干和矿泉水后又匆匆赶回。

原载 博讯新闻网 2006-7-8

Tuesday, July 04, 2006

我们的栗子皮

Chester, the clown dog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从小就喜欢养宠物,凡是能找得到的,我几乎都收罗过;从蜘蛛到热带鱼,从蛇到鸟…家人对我从让步到警告,可以说是苦口婆心,用尽了手段。然而对一个生活在那动荡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宠物更纯真呢。它们可以给你制造出一个不那么复杂的世界,使你暂时忘掉身边的疑惑与烦恼。

我对动物的这份痴情无奈地随我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被我从中国一路带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但是人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世上毕竟得面对现实,为生活奔波;渐渐地这种对动物的感情就逐渐转移淡忘了。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接了刚放学的女儿,随着车流往家走。因为天尚早,女儿提出想去附近的一家宠物店看看。我想她不是想要条金鱼,大概就是想让我给买只白老鼠罢;嘴上应着车就停在了店前。

进了店女儿看看这个也可亲,那个也可爱,哪里还有想走的意思。我漫无目的地四下张望,打磨着无聊的时光。“爸爸,你看那条小狗多可爱呀。”我顺着女儿的手望去,靠墙的一排笼子里关着几只小猫,小狗,有站着的,有躺着的;都无精打采,瘦骨嶙峋。一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狗站在笼子里在朝我们张望,瘦长的身子显得头特别大,脸颊上两行泪水眼屎的混合物已经结痂,使它看上去显得特别可怜,好象随时会被风吹倒。我请店员把狗放出来让我们看看。这是一条纯种的德国达克森狗,由于身子不成比例地过长,很多人将其戏称为热狗,板凳狗。达克森狗分长毛和短毛的两种,这是只大约六个月的长毛狗,大概断了奶不久才开始学吃狗食,加上这种蹲班房一样的环境,它显得又瘦又小,毛色发暗。

店员将它一放下,这小狗就慢慢地移着短腿蹭到了女儿的跟前,谨慎地摇着尾巴,一脸巴结的样子依偎在了她的脚下。大概在我们之前这种相亲般的仪式早已重复过多次,而它仍然滞留在宠物店里,所以它并没显出激动的样子。女儿一边抚摩着它,一边可怜地看着我,“爸爸,它多可爱呀。”

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当时我是怎么了,脱口而出“我们带它回家吧。”语既出已无法收回,付了一笔明显被当了冤大头的钱后,女儿高高兴兴地抱着小狗随我上了车。为了让妻子接受我的财务犯规行为,进家门前我与女儿定好了攻守同盟——要尽一切手段软化家里唯一讨厌动物的人. 你想象不出我们父女进门后的紧张。可妻子的反映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她放下手里正切着菜的刀,擦了擦手,皱着眉头看了看小狗,只平静地说了句“真丑。”

这小狗在家里安静了整整两天。我们开始暗暗怀疑是不是真当了冤大头,买回来了只哑巴。女儿从小就跟我一样喜欢小动物,根据毛色给其起名“栗子皮”。栗子皮第三天一大早突然一跃而起,对着窗户狂叫不止,震耳欲聋。拉起窗帘一看,发现挑起事端的是只松鼠。

从此栗子皮开始了它的领土扩张霸权活动,后院的松鼠首当其冲,被它追得纷纷夺路上了树,渐渐地从后院的树上西迁到了远远的林子里。接着栗子皮开始向草里的小蛇,墙上的壁虎,飞来的小鸟发起了攻击。有时无缘无故地把草坪挖个洞;把我们种的花,菜任意踩倒在地上。它对其势力范围内外的一切都表现出关心,野心和疑心。只有每个人回家的时候它才会表现出真诚的欢迎;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围着你高兴地撒娇。

栗子皮具有天生的公关能力。它知道妻子不太喜欢动物,于是总千方百计在她面前作出种种可笑之举;常常讨好地给她舔鞋,或把自己喜欢的球叼来放在她脚下邀她一起踢。这种大献殷勤的办法很快就见了效,妻子开始背着我们给它提高生活待遇。这精力旺盛的小狗一天到晚脚不停地到处奔走,毛色也变得油亮。

栗子皮不喜欢夏天和冬天。夏天南方太热,它受不了地上蒸发的热气,走两步就卧在路边草地上任你劝说也不再前行。冬天它只喜欢躺在有阳光的床上,大大咧咧的,那副对周围不屑的神气分明是告诉你它才是一家之主。

栗子皮跟我们在南方小镇住了整一年,又随我们搬到了一座北方城市。刚进城的时候栗子皮连马路都不敢过,看见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惊恐万状,每次过马路时它那惊慌失措的样子都成了一景。渐渐地它也习惯了城市生活,对周围的一切也见怪不怪了。唯一没改变的是由于它身子很矮,总能轻易地在路上找到别人仍掉的食物并在你反应过来之前就先尝为快了。

我们住的城市里似乎喜欢养狗的人特别多,加上住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栗子皮真像是住进了天堂。每天早上晚上带它出去散步时它都会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五寸长的腿拖着一尺半长的身子,给人一种很滑稽的感觉。

栗子皮喜欢小孩和年轻女人。这时候它会变得很柔顺,任由别人抚摩。每次年轻女人看见它,总会停下来一边抚摩它,一边嘴里说出些很幼稚的话。很快栗子皮发展到一看见女人就先远远蹲下等着被别人欣赏的地步。栗子皮要是个男孩子,准能闹出很多丑闻。

当然栗子皮也一定知道自己长得讨人喜欢,出去时总是趾高气扬,尾巴举得高高地像是一面旗子。有时遇见一只长相丑陋的同类鼻子里竟能发出一声不屑的响鼻,很是让人尴尬。

达克森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狗,但是很难驯。我们送它上过礼仪班,无功而返。它除了学会坐在地上等着得到食物,对其他口令,动作一概不感兴趣。有次它挣脱了绳索,兴奋得在繁忙的路上来回穿梭,对我们发出的口令,威胁一概充耳不闻,导致交通大乱。从此我们再不敢在外边解开可以让它得到短暂自由的绳索。

栗子皮曾经得过一次急病,几乎丢掉了性命。那是一个周末,我们晚饭时给了栗子皮很多食物。半夜里栗子皮突然开始上吐下泄,它疼得一边惨叫,一边用鼻子在平时睡觉的褥子上抹。我们等不到天亮急忙给兽医院打电话。栗子皮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开始脱水,生命垂危。我们给它办完住院手续离开时,它的眼睛就像我第一次在宠物店看见它时一样,淡而无神,充满了绝望。

我们回到家,平时栗子皮的嬉戏,欢叫声没有了。接下来的两天显得特别长。我们都为栗子皮的生死担忧,也都彼此回避提起任何与栗子皮有关的话题。我们都意识到栗子皮已经悄悄地盗走了我们的心。生与死再不能使我们分离。

栗子皮成了我们家庭里的重要一员。我们朝夕相处,形成了解不开的情节。谁能想得到一只小狗竟然会在我们的心里占据着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我习惯在茶余饭后打开音响,一边听音乐,一边读报;这时栗子皮就会跳上沙发,卷缩在我身旁,眯着眼睛,一副满足的样子。还不时发出阵阵暇意的哼哼声。我有时不免心中疑惑,不知究竟谁是谁的主人。说不定栗子皮以为是它在每天照看着我们这三个在世界上走失的人呢。

栗子皮来到我们家后的第二年夏天,我们全家三口把它托付给了一个很负责任的狗保姆,然后飞往阔别多年的北京度假。我们常提起栗子皮,但我们更多的是与身边的亲人分享难得一聚的时光。我们一飞回居住的城市连家都没回,就驱车直奔托狗所。狗保姆把栗子皮从笼子里放出来后,它低着头朝我们走了几步,然后在离我们两米远的地方停下来,眼睛里充满了埋怨与悲伤——它以为我们把它抛弃了。在短短三周里栗子皮不仅瘦了一圈,而且皮色也不再发亮,它好象老了几岁似的。女儿抱起栗子皮,眼里淤满了泪水,我和妻子只有默默无言。栗子皮从此对坐车充满了怀疑,每次开车带它出去,它都表现出一种不安的躁动。我们为了栗子皮也再没有做过长途旅行。

栗子皮就像我们家庭的一员。吃饭的时候它会蹲在我们脚下,静静地等着我们给他一片肉;那表情分明是在测验我们对它的忠诚。冬天的夜里它跳上床伏在我们旁边,前半夜在女儿的房间,后半夜在我们的身边,以示公平。蹲着看它从自己碗里吃食最有意思,它先不放心地看看你,然后宽宏大量地从碗里叼出一粒放在你面前,省得去和它争抢。当我们聚集在客厅各自忙自己事的时候,栗子皮会拖出几乎跟它一样大的布绒海豹,在你面前使出浑身解数地引你发笑。栗子皮把我们家变成了马戏团,它自己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小丑。

养宠物是一种独特的爱好。与宠物朝夕相处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关系常常能使人们增加一种义务,责任和同情感。栗子皮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得到的一份最珍贵的馈赠。

写于 2004年9月20日

Saturday, June 24, 2006

献血

Blood donation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希望得到猴子的血,

使我能在城市

攀岩走壁,

摆脱交通的拥挤.


希望得到鸟儿的血,

每天站在树稍,

用歌声唤醒

沉睡的大地.


希望得到鱼儿的血,

冷眼静观

贪婪的渔夫和闲散的游人

在岸上走来走去.


当我的血注入他人的身躯,

它是否依然充满想象的激情,

宁静的燥动;

像猴子,鸟儿,鱼那样

让世界塞满平淡的诗趣?


原作于1998年4月1日

Tuesday, May 30, 2006

美梦直销

The Daydreamer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一个生意做不下去的朋友最近很神秘地告诉我她参加了一个会员制的行销网,只要每人能介绍几个人参加进来很快就能坐享其成,终生享受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利益.我一听心中暗笑,这不就是中国人说的天上掉馅饼一般的白日梦么.我本想告诉她中国人对这种传销有一个专门的词叫老鼠会,一个拉一个,先吃窝边草把亲戚朋友骗一遍之后再去寻找智商低,爱占便宜的熟人,陌生人接着骗...那效应的确大,能把人害惨了.

可我一想干嘛败人家在兴头上的趣呢.

本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还很少有真正的美国人能忍受我那种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呢.

可这位热心善良的朋友特想拉着大伙一道走致富之路.自从她入了会,隔三差五地就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如何欣赏该公司为拯救世界而设计的产品,产品如何环保,使用如何安全,如何如何,更如何.我除了暗自发笑,只能无奈地摇头.

星期五一大早朋友又来了电话.这回她干脆地问我能不能放下架子跟公司主管地区营销的专员见个面.我见她如此弃而不舍地执著,心想也好,当面说清省得以后纠缠不清.我说行啊,我就百忙之中舍命陪一回君子吧;不过我只有星期六早上七点到八点半有时间.心想老美周末可起不了这么早,起来了也得难受好几天.可我来了你来不了总不能拿我兴师问罪吧.

人家专员还真按点到了.

三个人围桌而坐. 那张能坐下八个人的桌上自然是摆满了朋友最近不断从这营销公司买进的各式各样的产品,吃的用的,喷的擦的应有尽有. 由于我限定的时间,三个人坐下后开门见山地就入了正题.我说已经听朋友几次三番介绍过了产品及销售规则,但我只对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有兴趣.身为美籍华人,我特想让自己的同胞也能得到同样的享受,我尤其对环保产品感兴趣...

四十上下的专员眨巴着大大的蓝眼睛,一会戴上四方黑框的眼镜,一会摘下来拿在手里把玩;她说自己尽管未婚,可多么多么喜欢中国孩子;多么多么喜欢吃中餐;多么多么喜欢住在中国城的中国人之中...让我听得特舒服,特有穿越文化时空找到了知音的感觉.那距离一下子就缩得特短了.

据她介绍说公司为了能使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正在与官方交涉.我说中国不是刚颁布了反直销法吗,你们怎么个交涉法呢.她又说因为各国产品的标准不一样,在美国销售的产品与在亚洲,中国销售的产品会在配方等方面不同(是天然成份改成合成的呢还是浓缩,稀释呢她没说).还说公司主管国际市场的副总裁经常往中国跑,正在制订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战略...言下之意这块肥肉是断到不了我嘴里的.专员接着话锋一转,委婉而单刀直入地问我说,难道你就非得到中国市场上去做吗?在这里还不是一样,从华人社区弄几个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我知道今天遇见了比我那位朋友复杂得多的老手.要不人家能成了专员!

我说我实在没时间和兴趣,更不可能沿街叫卖地去推销.专员说闹了半天原来你根本没弄懂我们的销售原则呀.我们可不是安利那类的传销组织.我们的会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环境,有理想抱负的中产阶级以上的社会精英啊...我坐在那暗想,就是这些杀伤力极强的关键词套住了像我那位朋友一样的一群人.你还敢反驳吗?你还敢疑惑吗?你有权利袖手旁观人家为环保而做出的人力,财力牺牲和努力吗?看来在哪当逆鳞都得有股子勇气.

专员说会员除了每月购买产品,介绍更多的人加入外,还可参加专题讲座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销售能力;与其他会员沟通...我一听恍然大悟,难怪那位从不读书的朋友最近知识面比癌细胞扩散得还快呢.原来这公司对会员是口脚脑多管其下,既让他们诚心诚意地身体力行享用公司产品,又让他们为梦想成真而不断地游说奔走,还让他们相信自己听到的并以此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任凭她们使尽浑身解术,就是不点头画押,就是不填那入会表格,就是一口咬定没时间,没兴趣...我敢说,她们不要说见,怕是连梦都没梦见过这么难对付的亚洲人.

我见时间已到,客气地谢谢专员亲自驾临指导,谢谢朋友备下的早餐.专员给我留了名片,叮嘱我回心转意了随时联系,朋友则将一管没打开的牙膏塞到我手上,叮嘱我回去亲自体验下这种洁齿力极强,防治龋齿,味道特好的新产品...

回到家里,我把自己平时用的牙膏跟这新产品一对比,发现氟含量比市场上卖的高了近一倍.怎么洁齿我没弄清楚,但这氟中毒的事我可记得看过报道.这家关心环保的营销公司怎么不把这么好那么好的产品推上市场让更多的人享用呢?坐拥这么好那么好的产品怎么卖起东西来像贼一样偷偷摸摸呢?

我该不该告诉这位走火入魔的朋友我的新发现呢?

我该不该告诉她那家直销公司的中文译名听上去像入户抢劫呢?

我有权利去搅醒一个正做着发财梦的朋友吗?

2006年5月29日

Saturday, April 22, 2006

Lif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Life is like a short jacket,
Sometimes we wish it could be
Longer
So that we could walk more gracefully
In solemn pretentiousness.

Life is like a river,
The past always makes way to
The new surprises.
It flows in rage, in peace,
In bitterness, in freshness.

But life is really a fire,
It consumes too soon, too quickly.
Yet fire never regrets.
It dances with passion and
Wind will spread to eternity its ashes.

Friday, April 21, 2006

无题两首
Untitled I & II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一:

履带下的夜
被火烤得殷红,
随流星雨
卷起碾碎的震动.
无泪的广场
依然泛着
记忆的沉重;
四处倒悬着
虚伪的怂恿.
一个王朝
用舌头思维,
却捆不住远行的梦.
有脚步声的地方,
没有搅不醒的生命.

1998年暮春


二:

他们倒下了
带着洞穿的身躯与头颅
倒在了溢满惊惧的
记忆中
于是他们化作窜升的火种
引燃人们心中最后的图腾
再没有呐喊
再没有冲动
没有了信仰
也没有了忠诚
可是人们找到了沉默
他们就再不信天
再不信命
再不信只有被别人领着
才能找到黎明
一个时代从此
难以制造
喜爱黑暗的
儿童

1998年6月

Thursday, April 20, 2006

过敏
Allergie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西丽娅从未结过婚,也没人知道她的年龄;这是一开始就应交代清楚的.

西丽娅患有一种怪病,据说是免疫系统缺损所致.她很容易疲劳并对许多东西过敏.比如油漆,洗涤剂等味道强烈的东西,以及新东西,像新衣裤,新车,甚至新印的报纸.我印象里她总是穿一条绵布牛仔裤和洗得很旧的棉上衣.那辆七七年的卡迪拉克外壳的漆全脱落了,后窗玻璃上挂着块牌子"绝不找油漆匠."

一天傍晚西丽娅意外地打电话给我.

"陆,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工作,能不能每周为我干三个下午?剪剪草,打扫屋子,我一小时付你五块半."

这比在餐馆打工一小时挣四块强啊.我当时就应了下来.

第一次去西丽娅家吃了个闭门羹.中午十二点半如约到达,却见门上挂着块纸牌子"一点半前请勿打扰."我只好头顶烈日房前屋后转悠着消磨时光.

西丽娅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带阁楼和地下室.每面墙上都开有两扇大窗子.整栋房子刷成青灰色,给人一种沉重感.房后那棵橡树大概有两三百年了,茂密的叶子正巧给后院遮阴.树上是叽叽喳喳的小鸟,树下是随风轻摇的鲜花---紫的,黄的,白的...

橡树西边十几步有个工具房,全木结构;因日晒雨淋生满黑霉.过去一看,里面横七竖八地塞满了东西,铁铲,耙子,空塑料桶,没了底的空垃圾桶,卷成一团的锈铁丝,用了半袋的肥料,棍子,轮子,杀虫剂瓶子,蜘蛛网...房沿下似乎有个蜂巢,进进出出的黄蜂飞个不停...可怜的西丽娅.

给西丽娅干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每天下午一点钟才起床,穿着件洗得认不出颜色的睡衣,披头散发,慢慢吞吞.每次我得耐着性子听她布置事先列在纸上的活计,巴不得快些冲到院子里透口空气,省得也染上这种怪病.

西丽娅疑心大,不相信人.她吩咐用剪子把篱笆上的藤子剪掉,就绝不能用手去扯,尽管那样快得多.不然她会站在屋里某个窗后出其不意地喊一嗓子-----"陆!"在后院走路也要小心,踩哪块砖,不踩哪块砖都有规矩,有些地方种了球茎花,尽管那是两年前的事了.

赶上她身体舒服---往往也是晴天---西丽娅会跟我一道干活.她头戴一顶旧草帽,手上戴着一付旧手套,面颊潮红,两眼闪烁着孩子般的激动.

"陆,把那几条枯枝剪掉,大夏天的,多难看."

我就赶紧去地下室取梯子,到工具房寻把锈剪子,在她发号施令下手忙脚乱地爬上梯子,把她再不想看见的树枝剪掉.事后她会唠叨个没完,说我把某个枝条留得长了,或是伤了某个带叶子的枝条.我一声不吭,只当没听见,心里讨厌透了这个老处女.

赶上雨天我就帮助西丽娅整理内务.到阁楼上把堆在地上的瓶子,旧书报塞进一个空纸箱;把木箱里的鞋子倒在地上配成双后沿墙排好.西丽娅从不上楼来,这里灰尘太多,木头散发着棺材味,她会过敏.有时我索性靠窗坐下,随手抄本旧杂志看上一会,心里直觉着是在抢劫一个弱女子的钱财.在这种日子里西丽娅总是坐在自己卧室的床上慢慢地叠着洗好的衣服,四周一片宁静,只有雨的沙沙声.

最繁琐的活是吸地板.我得把所有能搬动的家具挪开,不然她会抱怨那下面的灰尘使她过敏.为了让她满意,我往往要双膝跪地,伸长了脖子和手钻进西丽娅的床下.这时我总觉得西丽娅正带点淫荡地站在我身后欣赏着我的姿势.整栋房子回响着吸尘器的嗡嗡声,我的头也嗡嗡作响.

西丽娅从没让我打扫过墙上画框的灰或是壁炉台上的灰.每个房间里都高低不齐地挂着些油画,铅笔素描或另一时代的照片.她卧室墙上的那幅画给我的印象最深,三个人叠压在一起,其中一个长着驴头,另一个用鸟爪夹着半支香烟;整幅画面以紫色和青绿色为主.我不知半夜借着昏暗的灯光它会产生什么效果,反正它总给我一种隐秘,阴森的感觉.她三岁时与父母的合影摆在起居室的壁炉台上,照片上的西丽娅蜡塑的一般专注地凝视着前方,没有笑容,像她的父母一样,也没有表情.

西丽娅的生活找不到确切的字眼来形容.她似乎从不吃东西.但每隔几天她会让我把半棵发霉的芥蓝或是三两个流了水的西红柿扔到后院的堆肥上.那里还有切掉一半的柚子,削了皮的茄子和长了毛的面包...

她究竟靠什么维生对我也是个谜.她从未提起过自己的职业.我相信即使有过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偶尔会有一两个电话找她,这时西丽娅便会在堆满了剪报与杂物的小桌旁坐下,翻开一个小本子,用笔记下些什么.事后她会显得有些激动似的在屋里来回走上几圈,然后到厨房把洗好的餐具塞进碗橱里,那动作既笨拙又可笑.

我每次都在下午五点半左右离开西丽娅家,以便能有时间在六点的电视新闻前冲个澡.每次与她道别,迈出房门那一刻,我心中都有种欣快感,像个被释放了的囚犯.

给西丽娅干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坚持不住了.我感到心里累得很.每次见她一脸倦容,像个幽灵似的在屋里晃来晃去,我有种无名的恐惧.我想象不出二十年后西丽娅会是什么样子.

西丽娅所生活的环境也使我恐惧.看看四周,衰败明显地超过了建设;那永远扔不完的旧报纸,空瓶子和剪了还长的野草似乎在齐心协力把整栋房子挤垮,埋掉.

"西丽娅,我...可能要找点别的事了...找个正式工作."

她坐在那把旧沙发里,手里拿着才从走廊取来的,散掉了油墨味和新闻价值的报纸.

"陆,我知道你心事很多.好久没收到家信了吧?"

我咬咬牙,把头扭向别处,努力不去看她.不知何故,心里有点愤怒.

"我曾想到过死...可又舍不得熟悉的一切...你,你没什么爱好吗,陆?"

"我...集邮,还..."我觉得嗓子发干."西丽娅,我改日来取工钱,多,多谢啦."我抬腿就走,几乎是逃出了西丽娅的家.

几天后,我意外地收到了西丽娅寄来的一封信.撕开信封从里边掉出十几张旧邮票和一张支票.

"啊...啊嚏!啊...嚏!"那股我在努力忘掉的气味终于使我过敏了.


原作于1992年7月
抄改于2006年4月20日
Confession

幽幽鹿鸣/Yoyoluming

My ancestors said long ago:
To talk with a gentleman
Is worth reading away ten years
In life.
The same ancestors also altered history,
Burned books and buried those
Gentlemen alive.
Now we can brag
About our glorious past
With more lies and more coverup.
Yet we can no longer talk with the
Gentlemen
Who would never like tea bags.
I sit under the starry sky,
With sleepless eyes.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夏夜变奏曲
The Summer Variation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之一: 爷爷的诗

擎笔依灯汗湿额,
杯中茶尽纸尤多;
钟敲两响无睡意,
闷雷阵阵雨滂沱.

之二: 父亲的诗

一头的汗,
一地的纸,
撞击灯罩的扑蛾
压得闹钟屏住呼吸.
我想透口气,
伸手够不到窗子.
我想将思绪
尽投笔下,
不知缘何写起.

之三: 我的诗

雨水
顺着我的茶杯
流进夏夜的
雷.
汗在纸上留下
片片睡意.
笔的思绪
擎着灯
顺风而逝.

1998.4.9.
冬雪
Winter Snow

幽幽鹿鸣/Yoyoluming

雪从天降到
电视头条新闻上.
省略了抢劫,凶杀;
惹恼了广告商.
它不紧不慢地涂掉
公路的繁忙,
超市的水,面包,牛奶
卖得快如销赃.
电视前的球迷
左手握着半瓶啤酒,
右手捏着换频器,
不知如何打发昏暗的
时光.
街灯下的乞者念着
咒语,
在白色的世界上
留下脚印
一行行.
明天一切会正常,
正常的生活充满
遗忘.

2000年1月22日夜

Tuesday, April 18, 2006

秋神颂
Ode to the Autumn God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尽管有多重外衣,
情感细腻才是真正的你.
你是吹开梅花的和风,
你是洗绿竹林的晨雨;
你不是朦胧的雾,
就是江上的船曲.
你是我遗忘在山洞里的
记忆,还是
深埋在痛苦中的情欲?
你是惆怅,你是隐秘,你是画,
你是诗,你是云,你是雨;
你是梦,你永远还是你.
而我,我只是一支笔.
一支放胆涂抹的
画笔,
用生命留住秋天的
记忆.

1999年10月18日
To Bonsai Tree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When you could stand
Straight
No one ever paid
Attention
With each branch now
Crooked
You suddenly become
A topic
People envy your flowers
Leaves and
Knobs
And the controlled growth
Shows the artistic intelligence
Only birds know
To build their nests
On you
Causes their freedom

March, 15, 2000
Buddha Who?

幽幽鹿鸣/Yoyoluming

The Japanese decide
Tokyo was the home of
Buddha.
They say if you can
spell Toyota
You are already a
Believer.

The Chinese argue
Buddha was born
In China.
At least said so the soldier's
Mother.
That was long before
He went to Mongolia.

The Indians ask
Which Buddha?
The cow standing
In my doorway or
The elephant stormed
My yard?

I woke up this morning,
Looking into the
Broken mirror.
A sleepy face as silly as the
Laughing Buddha.


Original Sept., 22, 1996
Rewrite April, 18, 2006

Monday, April 17, 2006

文革旧事(一; 二)

The Voiceless Soul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今年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特翻找出两篇十年前写的旧作,稍加修改,辑录在此.

愿那个时代一去永不复返.

文革旧事之一: 天真的邪恶

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大难不死,逃过了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死劫,随后他沉默了十年.接着,他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传世之作.主题都是一个: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痛苦经历,变态与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纳粹的罪行也早已清算;为什么他却要一再地去揭开许多人要拼命忘掉或抵赖掉的历史伤疤呢?威塞尔先生说因为人的记忆是短暂的,历史会因人的遗忘而重演.此话也不幸地为中国历史作了注释.

四十年前的一场"文革"彻底地改变了几代中国人的命运,扭曲了几亿人的心灵.很多过来人不愿重提旧事,后来人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又哪能想象得到他们面前的许多长辈当年都是些威风凛凛,红极一时的叱差风云人物!红楼梦世界里起码还剩下一对干净的石头狮子,"文革"的十年在中国想找这么对石头狮子难于上青天!

在我印象里"文革"就像火山爆发,是发生在一夜之间.在我住的大学校园里突然到处刷满了红红绿绿的大字报,标语传单铺天盖地而来.会写字的都在随处涂着"打倒...""炮轰..."我的小学同班小崔家靠马路的后墙上不知让谁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草泥马笔,"每个字有洗脸盆大,让我们足足揣测了一天,至今印象深刻.

一九六六年夏天我就快从小学二年级毕业了.我的世界就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那是一所大学附设的职工子弟学校,学生全是本校教职工的后代.那时候当官的不象现在这么明目张胆,有点权力抡足了劲儿使,又贪又腐又不要脸.那时这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在天安门城楼与毛一起参加过开国大典,毛专为他提过词,是国家的道德楷模.这所大学在他的艰苦奋斗原则训导下办得是一付寒酸.当时这所大学校长的小儿子,校党委秘书的女儿,还有一个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儿子都与我同班,三个人考试永远只能得三分,班上的学生根本没人买他们的帐.一次校长的儿子过生日,邀请全班同学到家里吃点心,我发现他家唯一多几件单位配发的家具和地上有张地毯而已.

"文革"刚开始时学校并没有停课.我们年纪虽小,但已经是跃跃欲试,难以管理了.一天课混到一半,外面操场上忽然人声鼎沸,教室里顿时大乱.几个胆大的男生不听老师劝阻爬上窗户,从二楼往下张望.接着不知谁喊了一声"嘿,斗校长啦!"全班学生呼拉一下子跑掉了大半.

来到操场上只见十几个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早已把吕校长打倒在地,那身平时威严的深蓝制服此刻沾满了尘土和吐沫.校长的双手被反绑在身后,脖子上套着跟草绳子,不时有学生走过去踢他一脚,朝他身上吐口唾液.校长身后跪着的是教导主任,当年不到四十岁,平常架在脸上的那付细金丝眼镜早已不知去向.她承受着侮辱,泪流满面.我只记得她不断地重复着"孩子们,孩子们..."每次都被高年级的学生怒喝打断.

此刻学校的操场上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观众,"几个年青教师也捋胳膊卷袖子加入到学生当中."让他在地上爬!"人群中一个女的喊了一嗓子.顿时起哄声四起.吕校长双手被解开,接着"四蹄"着地,身不由己地被几个学生牵着开始沿操场的四百米跑道爬行.跟在前后的学生有用细竹竿抽打的,有冷不丁踢上一脚的;每次校长倒下,四周便响起一片欢呼.半圈下来,校长双膝磨破,口鼻出血.他半躺半跪在地上开始向自己的学生们求饶."不成,不成!接着爬!"呼喊声中,吕校长又开始爬行...

吕校长有一儿两女.两个大的也都在本校念书.老二小芳因高烧留下的后遗症变得有些迟钝,那年正巧留级来到了我们班.从校长挨斗那天起,这两个孩子便成了众矢之的.谁都可以走过去朝他们吐上一口,扬手抽一耳光.一天课混到一半,忽然教室里冲进来几个外班的学生,他们揪住小芳便打,老师学生没一个敢上前劝阻,眼睁睁地看着她遭了一场毒打.等那些凶手离去之后,大家只是默默地帮她把散落了一地的铅笔,本子拾起.

最惨的一幕是在校长挨斗之后不久,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勾结自己在中学当了红卫兵的哥哥姐姐们抄了校长的家.很多年后据当时与吕校长为邻的一个朋友讲,这帮孩子砸开门后,先把凡能摔破砸烂的东西彻底毁掉,然后开始折磨吕校长的母亲.老太太当时已年近八十,一双小脚不能下地,整天坐在床上度日如年.这群小"造反派"(其中很多人的父母就是整天挨斗的"黑帮")冲进她的房间后便朝她吐痰,接着开始用枕头砸她,一边齐声高喊"打倒地主婆!打倒地主婆!"

老太太斜靠在床上,先是双手合十,给这帮孙子辈的作揖;接着便被扯到地上被迫下跪.她身上,床上,地下...到处被泼上了水...当校长的孝顺儿子本想接老母亲进城安享晚年,没想到竟让老人家遭此毒手.抄家后没几天老太太就中了风,送到医院,大夫不给地主婆看病,再拉回家里便一命呜乎了.

过了很多年后我上了大学.父亲按政策终于分到了一套单元房.一家五口三代人盼了几十年这才终于住进了三居室.当天晚上,住对门的邻居来敲门贺喜.打开门,外面站着的竟是吕校长一家!

老校长一儿两女都已成家,小芳已做了母亲;因单位无房只好仍与父母同住.老校长进门坐下,仔细端详着我,最后只说了句:"你都这么大了."两家人相对竟再无言,谁都不愿再去触碰那历史的伤痛.那晚我第一次离吕校长那么近,在灯下他脸上,手上疤痕累累,清晰可见.

文革十年老校长被自己的学生变成了鬼.

我们与吕校长家为邻近三年.不知何故,每次我与老校长在楼道相遇,两人都只是相互客气地点点头,从没说过客套以外的话.

据说那所学校曾几次请他回去继任,每次他都坚决予以回绝.

吕校长是个行政十三级干部,"解放"后被党派到这所学校当校长,委以"教育革命下一代"的重任.从那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如今怕是早已遍布全球了,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位文革时的无辜受害者.

我一直想对吕校长说:老校长,我为当年那些邪恶的无辜者感到羞耻,请您能原谅他们的罪恶.

吕校长没有给我这么个机会.八九年后不久,他便因脑溢血死在了家中---带着无法愈合的伤口,痛苦的回忆与永远的疑惑和折磨.

原作于1996年4月4日;
抄改于2006年4月17日.


文革旧事之二: 鸡犬不宁

我属鸡,从小对鸡就有种偏爱.一九八一年夏我在上海遇见剪纸大师王子淦先生,央他给我随便剪个什么留作纪念.老先生上下打量了我一眼,抄起剪刀就剪了个报晓雄鸡递给我,当时惊得我浑身一震.老先生呵呵一笑,说"鸡年大吉!"我竟半晌无语.二十来年过去了,王老先生的雄鸡图一直伴随着我.身在海外每遇到困难,抬眼望望墙头的雄鸡图,耳边便响起外婆对我说过的话:"鸡虽普通,它可是两条腿站着."

我真的没有倒下.

我与鸡的缘分始于"文革."

"文革"一开始,父母一个成了"走资派,"一个成了"保皇派."两个人白天在单位挨整,晚上在家里写检查.全家又沾上地主成分的外祖父家里与旧政权的瓜葛,我在住区一带自然成了"丫挺的"打了白打.挨了几次臭揍之后,自知难以混入"革命队伍"就自动走了"束之高阁"的路.每天站在四层楼两平米的阳台上隔世观望四野的"轰轰烈烈."今天楼前走过一队头戴高帽,手里敲着铁簸箕的教授,学者;明天红卫兵押来一行满脸涂着黄泥,胸前挂着牌子的"牛鬼蛇神."校园里高音喇叭的"愤怒声讨"很快就变成了两派相互揭丑的对骂,随后是"样板戏"伴奏下的"武斗."再后来兴起了打鸡血,喝红茶菌,甩手...

我住的那所大学的家属院原来规定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养鸡,现在连烧锅炉的"工人阶级"都敢在批斗会上煽党委书记的脸了,哪里还有人去管闲事.一时间几乎家家养起了鸡,胆子再大点的更是养起了鸽子.

外婆看我天天在家"自闭"怕出了毛病,从学校附近的农村里买来三只鸡陪我.这一黑两黄的三个小绒球给我的安慰与快乐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天天坐在阳台上看书之余,便逗弄它们玩,觉得它们是我最好的朋友,那乌烟瘴气的尘世竟恍如隔世一般.

鸡渐渐长大.我怕它们从阳台栏杆的间隙飞下楼,特意找来木板当挡板.一天吃午饭工夫,外边忽然起了风.随着"哐当"一声响传来一声惨叫.我冲到阳台,天呐!那只小黑鸡被一块风吹倒的木板拍倒在地上.它翻着眼睛,头一缩一缩的,肠子都出来了.那天我用双手捧着它哭了很久.我敢说那天就是"伟大的舵手"死了,我也不会那么伤心.

剩下的两只鸡自然成了我的"掌上明珠."为了它们我从家中的米袋子里偷过按月凭本供应的大米;步行去运河给它们捞过鱼;吃饭时故意把饭弄洒在地上...有一回半夜下起暴雨,我爬起来顶着耳边的炸雷冲到阳台去看看它们是否安全.第二天它们垂着翅膀遐意地晒着太阳,我却卧倒在床上发起高烧...

两只鸡一公一母,由于营养充足,羽毛滑亮,个头比别人家养的都大.小公鸡刚学打鸣时,那副尴尬相和可笑的声音我至今还记得.

一天跟着自己的哥哥姐姐把地主出身的父亲扫地出门的邻居小白脸和几个住附近的"造反派"的崽子站在楼前看见我在阳台上逗弄鸡玩,便凑起趣来.

"嘿,把鸡抱下来让哥们瞧瞧."

"你他妈的装听不见是不是?孙子,你要敢下来我就揍死你!"

"别介,别介,都住在一块儿,别伤了和气."

那最后一句话把我说活了.我多想能和他们一起在楼前自由自在地玩啊.

于是我抱起两只鸡下了楼.刚走出楼门,鸡就被他们抢走了.我哭啊,喊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两只无辜的小生灵就这么被一群无知,残忍,失去了人性的"八九点钟的太阳"们劫走了.

许多年后小白脸成了我中学的同班,我与他始终没说过一句话.

一九六九年底父母接到通知被发配江西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十二月二十六日是"红太阳"的诞辰,北京城细雪纷飘,夜空中不时爆响一颗"二踢脚."我们全家随着灰黑色的人流流进了北京火车站,流出了北京城.当时外婆年已七十,也只有随着女儿一家同赴新的苦难与折磨.

在干校的四年里我亲眼目睹了知识分子如何内斗,自欺与自残.这些成年人的无知和愚昧让我一个小孩子终生难忘.

在这四年的孤独中,伴我度过了最后一年的朋友是一条叫"黑子"的土狗.

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我躺在房后不远的一棵樟树下似醒似睡,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阵阵喧嚣.我爬起来一看,十几个孩子堵在公共厕所门口在乱棍如雨般地暴打一条黑狗.随着狗的讨饶声阵阵欢呼声潮水般涌起.

"打你妈呐?!"我大喝一声.

那帮孩子顿时僵住了.他们知道我在练武术,而且是干校子弟中唯一敢公开抽烟的"流氓."我就这么救下了黑子.

黑子通人性,知道我是它的恩人,从此在我家房后喂牛的草料垛下安营扎寨.我想它不是条野狗就是条离家出走的"夏至狗."(当地风俗夏至食狗,谓"夏至狗,无处走.")总之,我从小与人不合群,偏爱与动物为伍.我们俩成了好朋友.

干校的生活除了压抑,疲劳,枯燥就是缺乏营养.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凭饭票供应,想吃肉得先盼着过节.加上在食堂帮厨的多是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臭老九,"那饭菜做得难吃透了.当初干校里有三个回民,不到半年连他们都不忌口了.

一天在河边洗澡遇见了王师傅.他来干校前就在北京当大厨,是个京油子加混世魔王.

"王师傅,今天中午的炒蒜苗一股袜子味."我知道他最看不上食堂里的帮工.

他鼻子里哼了一声,"别他妈的这么多事儿,告诉你,"七一"的包子馅儿是大张领着人在后边用脚和的.百十口子人就你嘴刁!"

从那天起,我下决心自己改善伙食并开始训练黑子.每天上山用弹弓打了鸟,黑子负责钻棘篱把猎物刁出来;下河捞鱼时,黑子负责把扔上岸的鱼咬死刁在一堆.凡事黑子一教就会,不让它吃,再饿它也不吃东西.

那年的"十一"干校食堂杀了自养的猪,厨房里剁菜声响成一片.我领着黑子悄悄潜藏在食堂后边一人高的竹丛中,伺机下手.

一声令下,黑子箭一样地冲进了厨房.只听里边喊打声与器皿翻倒声响成一片...接着黑子像子弹般从厨房里窜出来,头也不回没命地跑.王师傅追出门外,双手叉腰站在那骂了有三分钟.

我猫着腰朝黑子逃窜的方向一看,那狗已跑出快一里地了.我心想这回完了,等了快两个月的牙祭全喂了黑子喽.

我躲着人绕回住地,忽然路边竹丛中钻出黑子,它呼哧呼哧地一边喘一边摇着尾巴,嘴里刁着块血淋淋的猪肝!

黑子的事迹说不完.有一回我上山砍柴路边草里忽然钻出一条眼镜蛇扬着身子朝我一扑一扑地要行凶.黑子见状急忙冲到前边护着我,不幸遭了蛇咬.整整两天两夜黑子不吃不喝,在房后的空地上凄惨地哀号.第三天黑子肿着一条前腿大难不死,又开始摇头摆尾地朝我献起了殷勤.

一九七三年父母托关系,求情,找借口...最后以返京治病的名义把全家从干校弄回了北京.行前黑子已知大事不妙,夹着尾巴紧跟着我,寸步不离.待全家打好行李,鱼惯地爬上大卡车,黑子开始连声惨叫.车子开动后黑子跟在车后一边哭,一边追,我也顾不得人多,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那年我还不到十六岁,可"文革"使我觉得自己像个六十岁的人已遍尝人生百味.

黑子原谅我.


原作于1996年6月25日;
抄改于2006年4月18日.

Sunday, April 09, 2006

愚人节的故事
The Story of April Fool's Da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今年的愚人节简直就是一根鱼刺,一根扎在我嗓子里的鱼刺,任凭我使尽七狮三驴的力气也咽不下吐不出,把我寝食难安地折磨了整整一个星期. 那天早上我打开电脑例行私事地去上网看新闻,收邮件,然后下线准备去吃早饭.忽然想起得给朋友写个短信,就再次上网.这网就硬是上不去了.我恨恨地盯着电脑心想,你也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呀,可你唬得了我么?先随它吧,等吃了早饭再收拾这比人还精的东西.到了快中午时分,我还是上不了网.

这时候我忽然发现时间变得漫长了.

给宽带公司打电话.不一会电话线那头的录音变成了真人接听.我把基本情况解释了一遍,对方听上去腿有成竹地开始引着我进入电脑控制区.按了二十个键之后,我开始失去了耐心,乘他让我稍候之机果断地挂上了电话。

愚人节那天倒是阳光灿烂,让人觉得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可晚上吃完饭,我的电瘾又发作了.而电脑却像得了禽流感似的趴在桌上纹丝不动.

我只好又腆着脸再给网络公司打电话. 这回是位女士,人倒是蛮热情,一边安慰我一边像拉着个盲人过街似地把我又领到了白天已经去过的地方,让我把早先挂断电话前去过的地方又故地重游了一圈.想想人家一个女人指引着你一个大老爷们修你自己的电脑,我也就没了脾气.一圈下来还是没戏.我跟她郑重地道了谢,祝了她晚安之后便没了睡意.

时间像条蛇,不久就从星期六爬到了星期四.我除了因上不了网,被剔除出了文明世界之外,身体添了新毛病.我开始像守在一个垂死病人的床前一样,坐在电脑面前发起呆来.它要真是连个遗嘱都不留就甩手归西,我可怎么办?

从它发病到今天我既读不到比毒气散得还快的闲言碎语,也无法收发邮件,没跟任何人打个招呼,就从人间蒸发了.想想都让人心发慌,食无味,睡难安.世界似乎又回到了电脑出世前的那种混沌遥远的寒武纪.奄奄一息的电脑让我觉得自己好象成了才从海里爬上岸的另类.

我鼓起勇气又抓起电话,再给网络公司打电话.这回接听的是个印度爷.他那口音比咖哩还重,脾气比我还大,像个劫道的硬扯着我重上老路.三弄两弄我这受了一个星期压抑的情绪就破茧而出了.我抓着电话开始大骂:你他妈先去学学英文,再他妈去上个电脑普及班,你丫的!我把电话重重地扔在了地上.这种服务比遍地是国营商店时的中国都他妈的不如啊.

星期五像个贼似地踮着脚悄没声地就来了.我一睁眼就不高兴,觉得自己快变成那还没睡够就被老东家装鸡叫喊醒了的高玉宝啦,对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了怀疑.我牙都没刷就开始给电脑公司拨电话.对方刚一接听,我对着话筒就嚷开了:今天你要是还接不通我的电脑,我就取消你的服务,然后告诉全世界你们是怎么对待一个花了钱上不了网的客户!我真希望他在电话那头能被我的口臭熏出泪水来.

对方的态度出奇地冷静.

我又被领着故地重游了一圈. 我耐着性子把早背熟了的路数走了一遍,他还没发完指令我就到了终点.我一边按他的指示进出不同的窗口,一边在电话上拿他开涮.你们一天接听多少我这样的客户打来的电话?你们是不是觉得像我这样的客户都傻得可笑?你们这里怎么还有不会说英文的客户服务员?弄得他在那头陪着笑脸咬牙切齿又不好发作.

折腾了近一小时,在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黑暗时刻,电脑像走下了十字架的耶苏,自己联上了线,起死回生了.

我手里抓着电话,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弄得措手不及.那一刻的感觉怕是只有一个在海上抓着块碎木板漂泊了很久后终于听见了头上的直升飞机响的落难者才会有.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踢下网又糊里糊涂地爬上了希望之岸.

电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它也无形地成了我们的朋友与敌人.电脑在向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早已把我们的一切严加掌握控制.我们因为电脑而变得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变得更不堪一击.

历史上的文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不会是被一个天天趴在我书房里的怪物毁灭的吧?

2006年4月8日 于芝加哥
实话,闲话与废话
Birthday Monologu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真的,今天我过生日了.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庆祝的日子.我活满了这么多年,而很多比我更有成就,地位,钱财,梦想的男男女女都没能活到我这个岁数.

我为他们感到惋惜,遗憾.

我今天比很多二十八,甚至十八岁的人健康,愉快,自信,洞察.我有的他们没有,他们有的我要么有过了,要么不想要.

今天的我肯定比八十四岁时的我更充满朝气.回首望去,走过来的路曲折坎坷.也积德了,也行善了,但从不随波逐流,老是坚持原则…在这人世上边行进,边俯拾,一直在攀爬向上,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从没拿自由,独立做过交易;更没怕过谁,欠过谁.

活过了我这岁数的人该见的都见过了.有的变得老奸巨滑,有的变得麻木不仁,有的变得笑里藏刀,有的变得昏昏噩噩.我至今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开放好奇,跃跃欲试.

今后几十年我要面对的将是一座待攀登的高峰.我会沉着应对人生奖励给我的新挑战.还有很多事没做好,很多事没做过,很多事需要自己更投入,很多事交给历史去淡忘...

我绝不负重前行.

今天的我每天能跑十公里,风雨无阻.

所有器官运行正常,做事投入,精力充沛.

头脑敏锐,思维严谨,理解力极强.

嘴谗依旧,从不忌口,吃了还饿.

没有恶习,不烟不酒,从不吃药.爱人先爱己.

仍然敢穿写着幼稚言语的汗衫四处走.

对色彩依然有种天生的强烈爱好.

除了古典音乐,还是爱听民歌.

别人开始求稳了,我还在投机冒险.

头发开始白了.

停止运动会发福.

睡不满八小时了.

近视之外眼睛又添了花眼.

居然有能让我落泪的电影了.

死人当中开始有和我共过事的了.

写出来的东西老有种忆旧的苍凉.

按中国的属相,我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用两条腿站着的.

按西方的星相,我属狮子座,血型为A.

按自己的想法,我该属滚刀肉,切不断,煮不熟,嚼不碎,咽不下.

我一生都在与命运赌博,有时输,有时赢,有时打平手.

以前特想改变别人,现在就想改造自己.我要永远做个坦荡的男人.

不记仇,但嫉恶如仇.

没做错事绝不道歉,面对蠢人永不解释.

真诚善良,我行我素.笑看人生,心中有数.

2005年8月 于芝加哥
给灵魂
The Wandering Soul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彩霞是我的灵魂,

在我心中

点起一把野火.

沸腾的思绪,

随风乱卷.

夜里,

灵魂灸烤着我发烫的

脸颊,

使我看到了失散的

自己;

白天,

灵魂将我变作大漠中的

旅人,

孤独伴随着

饥渴.

我对灵魂说

请将我揉碎,

挤干,

我愿成为喷涌的火山.

于是我看见

自己的影子,

被永恒

变成失忆的

少年.

世界张大了嘴,

哑口无言.


2005-10-10 于芝加哥
心在梦中
The Sleeping Heart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偶然让时光倒流,

使我走回梦中.

天使在扬霞的天幕

飞翔,

无数星光洒在滚烫的

风中.

于是我看见粉色的虹伴着

白色的雨,

耳边响起爱的钟声.

花开花落的季节站在

寂静之中,

用心在听一个

古老故事的

诞生.

2005年10月4日 于芝加哥
都市与生活
Life in the Cit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一: 星期五

弥散着荷尔蒙的空气里,

飘着期待的眼神.

椅子在亢奋中

发出声响.

一个人在专注地自语,

一屋人出神地听着

窗外的雨

注满他们的空虚.

创造世界的是意志,

统治生活的是平庸,

难耐的饥饿.


二: 城市

灯光

顺着纵横的泥泞

淤满一个个巢穴,

断续的音符

沉着地

污染着空中的色彩.

大地

在贴满落叶的

树梢

阴湿地震颤,

疲惫的路人

按照磁场的

节拍

规律地控制着

生命的呼吸.

世界其实是根

管子,

流出的净是垃圾.

饥饿的迟疑

把自己拖进

餐馆,

变成一块块

绿色的炸鱼.


三: 苏醒

一条条道路

犹如粗大的食道,

载着疲惫的车流

向着盲目疾驰扩散.

警车像出击的鲨鱼,

不时咬住时间.

癫痫的交通

陷于瘫痪.

于是缤纷的城市

变作喧腾的

海底世界,

四处是滚动的

震颤.
您今儿个想吃点啥?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Toda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食品掺假应当与谋杀同罪,说得再夸张些,应当与屠杀同罪;因为食品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必须品,食品是生命的源泉。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最近几年食品掺假在中国成了见怪不怪的每日新闻。中国人说病从口入.食品今天真的成了致病源。

中国人爱吃。吃的东西不但花样多,而且口味复杂。可是吃现在成了一件让人与恐惧相连的事。

你敢随便买根炸油条当早餐吗?我建议你吃前先将油条掰开闻一闻。我最后一次吃油条是在上海的一家颇为著名的全国小吃连锁店.我从那跟油条里闻到了尿素味。

不想吃油条?稀饭,豆浆,包子,炸糕……可选的食品真多。可你不知这些风味小吃里加了什么。酱油里可以加染发液增色,醋里可以加敌敌畏防腐,连榨菜,酱豆腐这类最普通的小菜都可能是工业盐加化工原料泡制的。宣威火腿涂杀蝇药,病死的动物制肉松你听说了吧?你可曾听说过泡水的猪肉;灌了水的西红柿;涂了色的荔枝;三斤一个的梨和用工业抛光粉增白的大米;硫磺熏制的粉丝么?

午饭你想在哪吃?找家正宗的大馆子?可你不知道它使用的原料来源。看过报导吗?鱼蟹虾鳝都给喂了激素,地上跑的都给打了催肥针。这些生灵来到世上没几天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吐到地上的垃圾,久久回味的记忆。

现在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可是健康意识并没有提高。人们想离开粗茶淡饭越远越好,人们想多吃口肉,多吃些蛋白质,把这些健康隐患当作了过上好日子的标准。

于是不法之徒就推出了喂洗衣粉催肥的猪,喂色素生下的蛋; 激素,抗菌素成了饲料的一部分,造假成了食品生产加工的一个步骤。

晚饭你想吃素啦?别以为吃素就能幸免于难。菜用什么化肥,喷什么农药你知道么?你以为绿色食品安全呀?在中国绿色食品就是当年的菜从种下去到收成不施用任何化学制剂。可那块地经年累月地早吸足了毒,那浇地的水很可能是乡镇企业里排出来的,希望那里头没有重金属,砒霜;但愿水里不含想起来睡不著觉的花花肠子吧。

我亲眼在电视上看见被采访的福建农民谈笑风生地说,哎呀,真想请你们尝尝我们自己种的豆角,可是这些豆角化肥施用过量,连我们都不敢吃,只能卖到三十里外的城镇去。

种菜的不敢吃菜,你敢吗?

你吃饭爱喝一口吧?听说过用农药勾兑提香,加工业酒精,工业染料的名酒么?还贴著防伪商标呢!我喝过苦瓜酿制的啤酒,觉得很是独特,接著就有报导说那里边根本不含苦瓜成分。瓶装水都可以从厕所里灌出来,还有什么不能造假?

说话就是中秋节了,来块月饼当点心?馅可能是去年的,加工地点可能在那片垃圾堆后边的作坊里。

要不饭后含个话梅消消食?工业染色剂加人工染料精制而成。

我说的这些耸人听闻的事可不是信口开河。你要不信注意看看各地的报纸,随便拉住个过路人问问。再不成自己去亲身经历一下。我每回在中国住上一阵,天天拉著肚子还平均长七斤肉。你说这家乡的饭怎么就这么养人!

全民努力奔小康是民族的幸事。可是做人的原则,做生意的道德规范不能因为赚钱就弃置不顾.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家里,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质量决不能当作儿戏,否则不要说提高国民素质,怕是连命都保不住哟。
晨雪
Morning Snow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今年的夏天不但奇热无比而且持续得时间很长.

在那挥汗如雨的日子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诅咒中热切地盼望着冬天的早日到来.

冬天终于来了.带着股股寒风横扫着大地.

雪也来了.

刚过了感恩节已经下了两场小雪. 今天一早,我把房前屋后的积雪扫净,觉得浑身的精力还是没完全释放出来,于是踏着朦胧朝东走去.这是我每天晨跑的路,跑到尽头正好两英里,掉头再往回跑,到家正好四英里.

我沿着路一边走,一边听着雪在脚下发出的咯吱声,吸着被过滤了的空气.过了警察局,过了地铁站,过了麦当劳;穿过了一条街,又穿过了一条街.

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被夹着雪的风重新定义.一个应该躺在热被窝里独享宁静的星期日的早晨.

跑步路线的尽头是座过街天桥.桥下的西边是铁路,靠东是车流不断的沿湖大道.我趟着还没有人迹的新雪,忽然觉得内心里的那股顽皮要冒出来.

我停下来,用戴着手套的右手在平坦的桥面上划着,每个字母有尺来长:

`小弟先到此.`

`今天可真热.`

沿湖大道上的车在桥下通过,我满意地看着地上的字,不知为什么忽然产生了小时候和几个同学逃学时的欣快感.

每个人都得长大,然后装出付老成的样子让社会接受,可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我使劲按按羽绒衣,好象怕那小子跑了.

湖水是铅黑色的,浪在寒风的怂恿下不断朝着湖岸冲击.一波一波的湖水在涌起,涨大;好象下面窝藏着一个巨大的怪物.

四野一片白茫茫.只有几株秃树摇着枝条在无声地呐喊.

远远地看见北边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在雪和雾中睡眼惺忪,灯光明暗闪烁.说它是文明的象征,不如说是一头卧在黑暗中的怪物在等着吞食喧嚣,贪欲和庸碌.

雪在静静地下着,从容不迫,落地无声,入水无痕.我望着东边天水相连的远方,在那灰暗的后边,当有一轮艳阳.

我把手伸进上衣口袋,掏出手机.

我要给那东方的朝霞打个电话.


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
感恩节的路上
Holiday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寒冷再次悄悄袭来,

让风中的树瑟瑟抖成黄的,

红的和别的颜色,

用卷起的音符

在扫不净的地上

断续奏起对久远的回忆。

一只被压扁的松鼠

固执地贴在街上

用血腥讲述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

来往穿梭的车辆

把它的嘲笑

用速递运往

没了印第安人的山里。

1997/11/25  



圣诞节前的风


铃声像钉子般地摇着,

把节日塞给匆匆的行人。

溢着松脂的树,

一闪一闪地把爱

再次点燃。

僵立在墙外的流浪汉

看着进出的影子

奇怪,

人们在寻找什么?

1997/12/16  



秋晨

晚秋的晨晓,

洁净而柔软。

犹如酣睡中的

婴儿,

在梦中

编织着甘甜。

红枫

漂散在湖面,

散布着

夏日的流言。

虫鸣声声断续,

太阳懒懒爬上高天。

1998年
问中秋月
The Moon a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月,

你亮便罢了,

偏要又亮又圆.

圆了还在夜幕上高悬.

你悬便悬,

却引得众人嘴谗.

众人谗了便吃些饼,

吃罢饼,

嘴里甘甜,

心中思念.

远方的亲人由谁去抚安?

中秋月啊,

我问你,

你可知啥叫分离,

啥叫团圆?


2005-9-13 于芝加哥
访日旧作四首
Japan in 1999

幽幽鹿鸣/Yoyoluming


1. 中国枫

枫树,经不起秋天的

挑逗,

羞红了满树的叶子,

在高墙下的异国土地上

低垂着头.

来往的人们赞叹,

多漂亮的叶子哟!

枫树随风轻摇,

默默无语.

树干里流着比血还红的

记忆.


2. 东京湾

放掉那条充气的

河豚后,

竟再也无鱼

上钩.

夕阳映照着抖动的

大海,

将浪推上岸.

身后是层层的

群山,

低矮的屋,

和那满树的

红桔...

远远的北边

就是东京的

拥挤.


3. 夜宿富士山

一杯清酒,

两枚红桔,

窗外的夜

飘着雪,

屋里伴我的

是画中的

歌妓.

我忽然想起了

一千年前的

诗句.


4. 平安夜的北海道

在酒馆外与朋友

道别,

顺着铺满新雪的便道

徐行.

巷子里的灯笼

如街上醉红的脸,

多过天上的群星.

阵阵欢笑

将不眠的冬夜

化作北方的

风声.

2000年
米线情
Rice Noodles of Kunming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世间的美食尝不完,不知为什么我却独独迷上了云南的米线.

而且是昆明街边食摊卖的两块钱一大碗的那种.

每天早上随着上班的人流,车辆渐多,米线摊的生意便旺起来.这些摊子陈设简单,几张木桌,几条板凳,晴天摆上街,雨天支进屋里;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

路人走到摊前,鱼惯地排队交钱,然后耐心地守站在煮锅前等着自己那碗或粗或细的米线出锅.煮米线的多是年轻男女,他们将粗细不同的米线(细的叫米线,粗的叫饵丝)顺次滑入滚开的汤锅里,转眼间米线已被盛在一只大瓷碗里,先浇一勺鸡汤,再根据客人要求淋上些碎鸡丁,猪肉片,牛肉片.食客端着米线来到佐料台前,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往碗里加些葱花,薄荷,辣油,胡椒,味精,醋,酱油等调料;然后择个位置坐下.

围桌而坐的多是路人,大家并无语,抄起双筷子一边嘘着,一边开吃.桌下邻里的鸡,狗们眼巴巴地绕着圈子,等着捡拾些残食.那些吃完了的客人起身离座,马上又有等在一旁的食客坐下来.

很多人初次吃米线总有种不以为然的感觉,吃在嘴里觉得米不是米,面不是面,粘乎乎的;便有些不服,觉得米线哪里有米饭,面条,什么,什么好吃. 其实米线的好吃其他食物比不了.它入喉有种滑爽的感觉,而且吃下去不像面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我爱吃米线还因为它给我一种真实感.

在云南这是最寻常的百姓消费.你可以一边吃一边独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与朋友闲聊.坐在你周围的食客发出稀嘘声,有的被加多了的辣油呛得大咳,有的一碗没吃完细密的汗珠已布满额头,有的从容不迫,吃净了米线还舍不下那半碗汤水;有的才吃了一半,若有所思地起身离去...那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每次我吃着米线就沉醉了.每次吃完站起身,总觉得肚子还能再装下一碗,可又克制住了自己的贪欲.

就是这种满足与遗憾,所见与所感把我一次次诱回到米线摊前.这街边的米线比酒楼里的山珍更有味道.那是一种质朴,实惠的踏实,一种劫持记忆的流连忘返.

米线的风情谁人能解?

2005-12-6 于芝加哥
教师爷娘在美国
The Chinese Language Kidnapper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中国人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到了美国才知道这世上还真有一批自信刀枪不入的肉身什么事都敢干.

在我教书的生涯中先后见过不少这种敢给皇上织新衣的大胆毛贼.

这第一位是个黑爷们,教中国文化.这小子年纪不大,可忘性特大.除了经常忘记备课,有时还忘了来上课.在他被开除前的那个学期,这小子竟然忘了开学日期,跑到南卡一个什么鬼地方拐了个当地人叫做白种垃圾的女人,两人开着车跑到阿拉扒妈度了一回蜜月,误了一星期课.

那时我刚到学校,脚没站稳,不敢太露,遇上他来套近乎借备课笔记,我总是乐于助人.没想到这小子吃到甜头,一下子就被惯坏了.几次三番,没完没了.后来我故意给他使了几次坏,让他在人前出了几次大丑,最后算小子自知,溜溜地撤了.一个狗屁不懂的乡巴佬,胸无点墨却敢站在讲台上对学子大言不惭,想想真难以相信.

这第二个是位女士.母亲是台湾人,父亲是洋人.她八岁返美后先进学堂,后当老师,于是也教起了汉语.我遇见她时,她正春风得意,张狂得不得了.据说学校的中文课程是她一手搭起来的,开出了四级.我到了学校后,学生见来了真正的中国人,卖弄地前来跟我对话.我一听就暗笑起来,知道她快卷铺盖了.那些学生的发音全跟喝醉了的似的,不但没四声,说出来的话牛头不对马嘴,像一群二百五似的.

等我接过几个班开始上课才发现问题何止如此.这自称”我是两边人(混血)”的老师似乎有种台湾情节,本来自己的中文就够烂了,还非飙上了繁体字.学生一上来先学两年繁体字,等把那群本来智商就不高的学生脑子搅乱了以后,又开始教简体字.教材也是一级用一种,杂乱无章,简直就是自虐.我心想你用这障眼法骗鬼子行,你想糊我可难了.别看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可是英文专业出身,加上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早把文化路数趟清楚了.我怕过谁呀.

上了一学期课之后,我开始发问了.四级用四种教材是出于何种打算呀?如何循序渐进呀?如今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用繁体字呀?中文不教四声不是让人耻笑吗?她反映挺快的,急急地就卷了铺盖,把这帮被误了的孩子留给我,自己远走高飞了.

接着就来了位耶鲁的织布工,正应了名校出草包这句话.

我从来没见过对自己这么没信心的女人.整天云山雾遮,没一点真东西.一言以概之,玩了一年花架子,没干几件人事,在学生的抱怨声中以健康原因灰头土脸地撤了,留给我一群不及格的富家子弟,整天结结巴巴地来烦我.

今年学校为了给我减轻负担,临时雇了位带课老师.这女人年纪不大,中等身高,浑身滚圆,二百五十来磅;自称在中国生活过两年,还习过拳脚(八成是把举重跟武术弄混了),学生暗地里叫她猿人泰山.她一张嘴说出来的中文就跟在山东餐馆里吃粤菜似的,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不过这老师倒挺负责,天天把学生整得疲于奔命,丧家犬一般.有的学生私下告诉我,现在每天得花三个多小时写作业,比上大学还费劲.一开始课上课下只讲中文,她倒是有机会练嘴了,可学生们什么都听不懂,想问又不会说,天天愁眉不展.

我暗暗叫好,心想你要能坚持一个月我马上把位子腾给你.
没几天这大跃进工程就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让我高兴的是这一回终于达到了以逸待劳,以夷制夷的目的.

原先以为中国人爱赶时髦,现在发现是个人都爱赶时髦.中国货在街上卖得多了,想学中文的也就多了.可把中文当第二外语来学,每天花个四十来分钟是断断不会有结果的痴心妄想.

中文其实是两种互为分离的语言.它的书写与发音毫无必然关联,有也不是美国人能总结归纳出来的.家长,学生们涉入其中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个举步艰难的泥潭.学了新的忘旧的,终于会写了,又忘了怎么念.不知四声让他们做了多少恶梦,出了多少丑.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成了一场无止境的折磨,打不赢的战争.加上美国学生从没有复习的习惯,一年下来,算得上好的寥廖.多数学生永远不明白为什么下了课还要再去重复练习;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声调就那么重要;他们更不明白周末的那个’末’和未来的’未’;’王’和’玉’;’日’和’目’写颠倒了我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火.有的学生生来脑后就有反骨,写’和’字时一定会把’口’写在左边,写’欢’时,又一定不会把’又’写在左边,屡教不改,常常惹得我破口大骂.

这帮正事学不会的学生,倒是跟着我把骂人的话全学会了.

他们才不去想将来如何打入中国市场呢,按他们的逻辑,有钱买东西还去动脑子研究怎么卖东西不是有病吗?! 对他们来说学中文就是耍酷,是时髦.

我就这么着在教场里一混十几年.我教过的学生上千是有了,好的寥若晨星.开始我还经常反省,怎么在国内当过编辑,经常给中国人写东西看的一个大活人教出来这么多草包?

我开始改进方法,呕心沥血地编写教材,引进高科技,什么招都使遍了.可只要学的字累计到二百五,这群西脑就灌顶了,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他们都成了刀枪不入的金刚.这世界真的很公平.

我早知道自己不会把这饭碗端到退休,可又一直觉得当教书匠有个假期,寸金难买寸光阴么.就这么一干十几年.直到我有一天忽然醒悟再这么自欺下去,自己迟早要变成呆傻汉.你想啊,一年软硬兼施学生也就学百十来个字,年复一年地这么下去,脑子能不出问题么.正像我教给学生的一首顺口溜说的: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

弄到最后还真记不住自己究竟在干点什么正事了.

我离开这园丁屋时是连头都不会回的.教书这职业是挺神圣的,开启心智能不神圣么,可我怎么就越来越打不起精神呢?你要说天天吃肥肉腻,你根本不知道啥叫腻.

2004-12 芝加哥
天灾与人祸---飓风带给美国南方的双重灾难
The Man-made Nightmares of 2005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想象一下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夜之间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你先被突如其来的风扫地出门,然后被滚滚的洪水推上树梢,你身不由己地随着漂浮在四周的人和原来组成你的房子的残木在黑暗中随波逐流…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幸存下来的,你记忆里似乎在漆黑的夜里和水中时你身边还有别的亲人,邻居;而现在只剩下了你自己,四周死样地寂静.你不知道是自己爬上的岸还是别人搭救的你,现在你茫然地顶着暑热的阳光,趟着齐腰深的水漫无目的地徘徊,你觉得也许有更安全的地方,其实你也不知道你倒底在找什么.你又怕又累,又渴又饥,你的脑子完全麻木了,你的感觉完全丧失了,你就这样和一群与你同样命运的人汇合在了一起… 你盼望着很快会有人来搭救你们;能换掉身上湿透的衣服;你需要上厕所;你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躺下来喘息一下,你身无分文,饥渴难耐;因为突如其来的天灾你连手机,零钱,药物,门钥匙都没带,不过这一切现在都不重要了.你想证明自己的身份都已经不可能了. 你在这种难以想象的环境,状态下生活了将近五天.

这不是恶梦,这是活生生的现实,发生在号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这里你知道每天发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里的很多难以置信的事情,每次你放下报纸,关上电视时心里都觉得那个世界离你好远好远,你常常不懈地瞥瞥嘴,觉得自己好幸运...

*****************************

飓风卡翠娜扫过南部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马诸州已经整整五天了.

五天里灾民饱尝了那突如其来的天灾留下的苦果.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顶住了强风的袭击,活过了洪水的淹没,却因为救援缓慢死在了等待之中. 这些灾民中的大部分是黑人,穷人,老人,孩子.他们要么心存侥幸,以为飓风过后很快一切会恢复正常;要么因为老人,孩子行动不便决定留下来;要么因为贫穷,没有交通工具,无法撤离,疏散…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被天灾变成了人质,然后变成了官僚政客的牺牲品. 飓风过去五天后,很多人还泡在发了臭的洪水中,很多人三天后才吃上一顿饭,很多人几天没睡过安稳觉,生病的得不到治疗,路边的陈尸无法安葬.强奸,抢劫,纵火伴随着黑夜持续地打击着人们早已身心疲惫的灵魂.这些灾民先是受了水的害,接着因为没水喝而渴死;他们先是受了风的害,接着因为避难所不通风而死去.他们翘首祈盼着救兵从天而降,把他们从这可怕的环境中救出去.那一张张焦躁,疲惫的面孔让人想起挣扎的困兽.由于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他们无法知道自己亲人的下落和安危;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城市中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在失望中度日如年般地熬过每一天.在极度的绝望中,他们为了生存开始打家劫舍,砸开商店的门窗,冲进去找食物,水,衣服,鞋子…他们诘问记者为什么专长花言巧语的政客和政府全消失了.他们为什么像垃圾一样地被抛在了路边.他们大声地质问这倒底是不是因为他们是穷人才遭此双重打击,他们从震惊到愤懑到公开表示出愤怒…犯罪分子更是趁火打劫,为非作歹.天灾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 尽管飓风登陆前三天已经有预警,但从上到下都忽视了飓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灾难发生前,各级政府没有调集足够的兵力,救援物品,食物,饮水,车辆;灾难发生后,地方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缺乏协调,指挥失灵,加上灾害造成交通运输线路中断,外边的救援进不去,里边的灾民出不来,整个地区成了被分离的孤岛,哀鸿遍野,灾民遍地.总统竟然在灾害发生的当天还在老家度假,联邦救灾总署在一个官僚政客的领导下行动迟缓,面对大面积灾区无能为力;灾区警力,兵力严重不足,难以维持社会治安与稳定;在飓风过去三天后竟出现了文明消失,政府瘫痪的局面.

在一个新闻媒体完全自由的民主国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里,灾区真相被炒作得沸沸扬扬. 重建家园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联邦政府紧急拨款一百五十亿元救灾;但灾害损失目前估计已超过一千亿元.三十五万民房建筑被毁,生命损失,财产损失实际无法估量.很多人终其一生积蓄置下的房产将无法重建,很多生意和企业将从此破产.

在灾害的冲击过后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当初要在低于海拔的地区裁减防洪,防涝拨款?为什么一座如此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会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各级政府能麻木瘫痪到如此地步?救援速度的缓慢到底与种族和贫穷有没有关联?安置这些灾民,帮助他们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到底需要多长时间?都市建设必须配置哪些必须的预防,救援设施?…

这些为什么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令人满意的答案.



2005-9-2,写于飓风过后五天 于芝加哥
生命的季节
Death in the Season of Lif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炎热的夏天终于要过去了.

暑假前从高中毕了业的学生现在都开始打点行装,各怀着激动和憧憬,准备去上大学了.对他们来说人生的新起点即将开始了.

大卫选择了在这样一个时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的死讯是通过葡萄藤般的谣言渠道曲曲弯弯地传到我耳中的.自从离开教职以后,我对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早没了兴趣,再不想被那里的是非,人事烦扰.

可大卫的死讯还是找到了我.

我从没教过大卫,也从没跟他说过话.印象里他是个不苟言笑,整天闷闷不乐的学生.他眼里好象老有种悲伤,一种对世界的怀疑,一种缺乏自信的不确定.他是个孤独者.

有年冬天的早上我看错了时间,提前到了学校.由于时间太早,校门还没开,我只好站在寒风中消磨时间.一转身,发现大卫也靠在墙角等着开门.我主动跟他打了个招呼,他竟像是没听见一样连眼都没抬.对这样的学生我早习以为常,并没很在意.在私立学校里这样不把穷教书匠放在眼里的学生比比皆是.

据说大卫虽然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十三个年头,可他很少和别人接触.他没什么朋友,几乎没在任何课上发过言.他就像个影子,从一个教室移进另一个教室,每天按时交作业,然后又退回到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开始写次日要交上的作业.

他的爱好是什么?他有些什么观点?他是否喜欢过哪个女孩?讨厌哪个老师?他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吗?他为什么在刚刚毕业后就决定结束掉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切现在都成了永无答案的谜.

带着这个谜我翻开了毕业年鉴上有他照片的那一页.照片是毕业前夕拍的.大卫穿着件黑西装,白衬衫配了条红黑相间的斜纹领带,头发梳理得很整齐,抿着嘴角,眼神里透出一种不屑的严肃.照片右边是大卫自己的提记.

“…书上读不到这么美的音乐…光线太强…而我嘴里的光线却不够亮…事物的本质似乎改变人们做事的动机…如果你被带离人世你就能魔力般地永久定格自己的形象…在你还魂前朝你的敌人挤眉弄眼…杀了你!”

我合上书,无言以对地沉默.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在一切还没开始前结束掉自己的生命?是他怯懦了,厌恶了,疲惫了,失望了...?他是想用死去抗争什么?是想用死解脱伪善,诅咒这俗恶的世界么?这要多么大的决心和代价.

大卫就这样地死了.他果断地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卫死后天气开始转凉了.树上的秋蝉高一声低一声地唱着挽歌,树叶随风轻轻地摇.不久路上的行人就得把头缩在厚厚的大衣领子里,顶着风雪开始怀念起酷暑的夏天.

那残害了一个走不出孤独的孩子的学校又在信誓旦旦地开始了教化.

明年会有人记得给大卫的坟上添一束鲜花吗?



2005-8-23 于芝加哥
芝加哥明月和密执安湖
The Moon and the Lake of Chicago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芝加哥最使我心醉的是晴朗的夜空上那一轮明月和城市东边的密执安湖。 芝加哥的月亮无论圆缺在不同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春天看月亮一定要找个晴朗周末的清晨,在天空还散落著星辰的时刻。这时你能感到沐浴著月光的整座城市都在安详地呼吸, 静静地安睡。

我喜欢在这个时候出去跑步,一路上呼吸著新鲜的空气,不时抬头望望那时圆时缺的月亮,心里有种平静镇定的感觉。而那随风飘来的淡淡花香和嫩草的清香更给人一种浪漫,温馨的生命蓬发的印象。这时的月亮与开在街边,树下的鲜花;还有那刚吐出新芽的桑树、山楂树与散落在这座城市各处的树似乎溶为一体,合成一首无声的交响乐,无论风雨迎接的是新生命。

夏天看月亮,一定要等到晚饭后天黑透的时候。我第一次在芝加哥看见夏天的月亮是在游船上。那么一轮又黄又亮的圆月,让我坐在摇曳的船上浑身感到从没有过的震撼。夏夜的芝加哥像个发育完全的少女充满了躁动,使你产生无限的遐想。入夜,大小的酒吧、餐馆顾客盈门,街上到处是人,是车;用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时候你一定记得停下来,无论在哪,然后举头望望天上的明月。那月亮不但激发你的想像,她分明是在与夜空上那漫天星斗调情。在这种时刻不知何故我常想到的不是李白,而是王维。

无论古今中外,人们似乎最锺情秋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庆祝的季节,也是充满期盼和满足的季节。秋天的月亮使我想起苏格兰的笛声,安地斯的舞蹈,中秋的月饼。

我喜欢在秋天的晚上来到芝加哥林肯公园,选一棵两人才能抱拢的桑树,静静地坐下来。抬头望去,漫天星斗明暗闪烁,那月亮显得格外超脱。在秋天的清晨,深夜,当万物终于沉入梦乡,那一颗颗闪过天籁的流星能把你的想像带往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芝加哥的冬天是很残酷的。冬天是使人沮丧的季节,在北风呼号,大雪纷飘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寒冷和黑暗打败。但是芝加哥的冬夜除了肃杀,还有充满诗意的一面。

记得一次强冷降温,我不知为何忽然心血来潮,决定在华氏零下十八度的夜里去湖边散步。我在难耐的寒冷中一路顶著风坚持走到密执安湖边。近岸边的地方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随著阵阵风声,浪把夹著冰的湖水推上岸,瞬间冻在路面上。我站在湖边抬头望去,天上那颗晶莹的明月游走在云间,好像是冰凿的一般。再借著路灯朝四野一望,忽然发现大大小小的树竟都分泌出一层白色的树蜡,在月光下这整个世界似乎都是蘸了银的透出一股洁净与庄严。冬月目睹了多少次沧海桑田的过程,它最先知道冬将尽,春不远。

芝加哥的月亮把我对生活在世界另一端的亲人的爱化作万缕斩不断的情思朝漫天发散。

密执安湖是自然遗留在人间的精灵。它不但有生命,而且有著某种超自然的魔力。地图上的密执安湖像个茄子,与著名的五大湖混为一谈,并不能给人留下很特别的印象。可当你站在它面前时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吃惊的感觉。这可不是常人印象中的湖泊,它的博大使你觉得更象站在大海面前。

我初到芝加哥时正值盛夏,由于住处离湖很近,加上好奇,放下手里的事拔腿就朝东走去。穿过林肯公园,沿福乐顿道很快就到了湖边。开阔的湖面把我一下镇住了。

蓝天白云下,滑翔著几只懒散的鸥鸟,远处几只小帆船漂在无风的湖面上,沙滩上或坐或卧地撒著些度假的人,给你一种身临海边的感觉。我拣起块碎石投向湖水,水花无法打乱那湖蓝蓝的平静,静得简直让人心里发慌。我从此每天都怀著一种莫名的感觉象朝拜一样天天光顾密执安湖。

对当地人来说,密执安湖是一个路标。它从南到北紧贴著这座曾是美国第二大城市的芝加哥,无论在哪儿只要记住东边是湖,就永远不会搞错方位。既然湖在东边,选在这里看朝阳初升就成了最佳的地点。那一轮火红的太阳,先害羞地从东边的地平线上露出一线红光,随著湖水的波涛,瞬间万道辉煌四射,天水相接,连成一片。天上的浮云颜色变淡,万物在摆脱了黑夜的黎明显出一种懒散,一种动前的静,这时的世界与被时间控制的工业世界似乎不是一个,它似乎更接近淳朴的自然。

密执安湖水的颜色随时间,季节不断变换。夏天它是天蓝的,象颗巨大的蓝宝石。遇上无风的天气,天上的白云倒映在湖水上,天水相接,把持不住的人会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冬天遇上降温的日子靠湖边的水由于浪的不住推动慢慢结成一片片像荷叶般大小的冰盘,它们浮在水上互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时离岸较远的湖水总是黑灰色的,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春天的密执安湖充满了生命。野鸭和大雁最先出现,它们大概嫌水凉,总是站在岸边。不久欧鸟就来了。它们大声地争吵著,不住地朝湖面冲下去,然后拍著翅膀射向天空。等春花遍开,所有的树都展开了新叶以后,一种像白条似的鱼开始成群出现。湖边挤满了来自远近的垂钓者,有的乾脆带著烧烤架和炊具,一边钓鱼,一边尝鲜。他们说这种鱼就冰啤酒有一种独特的风味。这时的密执安湖比夏天还热闹,钓鱼的人和捕鱼的鸟使静了一冬的湖水充满生机,这时的湖水是蓝绿色的,显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富裕。

密执安湖水的颜色在秋天表现得最复杂,有时甚至出现一日多种颜色的情况。这大概与自然的慷慨与赐予有关。秋天的密执安湖有两样东西最值得看,秋水里的肥鱼跃出水面;清晨浮在湖面上的那一层如纱般的薄雾。这两样东西都会使人对一个将消逝的,充满生命的季节充满怀念。我喜欢在深秋的早上沿湖边小径慢跑,散步。踏著地上的落叶,一边是沿湖大道上不断线的车,一边是安稳沉静的自然。我会忽然想到平衡对生命的至关重要。

我有时想芝加哥如果没有这个湖会是什么样子。人们会在那块地上盖出更多的高楼,购物中心,加油站呢;还是一个与林肯公园相接的绿地,公园,或者什么别的。每当我想到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随意对自然的杀伐到了一种超过贪欲的地步,我为芝加哥有这样一片净水感到庆幸。保护自然应该是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职责。
难忘的日子---纪念九一一
That Day Was September 11th, 2001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九一一过去四年了.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个难忘的日子.

那天早上我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准备着九点一刻开始的亚洲概况课.大约八点四十几分一个同事推门走进来.

“快打开电视,世贸大厦着火了!”

我扫了他一眼:”去,去,去,没看我正忙着吗?”

他见我无动于衷,一下急了.“我可没开玩笑,我刚在网上看见的报道.”

我无奈地站起来,过去把电视打开.真的,世贸大厦中的一座正冒着黑烟.电视播音员像解说体育比赛似地说一架飞机撞上了大楼.

我和克里斯站在电视前大惑不解.

“这么开阔的天空,飞机怎么偏撞上了大楼?”

我们正说着,又一架飞机在我们眼前直直地飞进了第二座楼里.随着红光一闪,浓烟滚滚而起.

“这是战争!”我脱口而出.“这是中东人干的!”

我一下想起了两星期前刚指导学生做完的中东恐怖主义调查报告.

“这是哈马斯干的!”我肯定地说.

克里斯是教美国历史的.他一脸狐疑地问,“什么丝?你确定吗?”

那天学校里一片惊慌.很多年轻的女老师哭了.在很多教室里学生们静静地围坐在电视前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半张着嘴看着那两座大楼如何倒下.

那是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

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一架飞机撞进了五角大楼,另一架飞机钻进了宾州某处的田野里.

到中午,平时隆隆声不断的天空寂静了.天上没了飞机.街上的汽车也一下子少了很多.人们都被这突发的事件沾在了电视前,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敢用自己的生命撞击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

下午近两点,我一下想起了什么,连忙去找校长.我告诉他要降半旗,解散学生前最好能给全校学生讲几句话.他从电视前转过头,擦擦脖子上的汗,小声地谢谢我.

那天傍晚回到家,我忽然觉得很疲劳.我知道美国和这个世界今后再不会像以前一样了.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从死寂中醒来,走出屋子一抬头,天幕上弯弯的月亮正对着一颗明亮的星星.这一星一月离得那么近.那不是伊斯兰的象征吗?我呆呆地站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

第三天早上我又在相同的时间里走出去,想再看看昨天早上那难以置信的天象.一颗卫星静静地划过夜空,朝华府方向慢慢飘去.

那几天街上的车和行人明显减少了.九一一当天学校图书馆长在华府开会,由于施行空中交通管制,她被滞留在了华府.

新闻夹杂着谣言随着永远在竞争的传媒像洪水般铺天盖地而来.

二十一世纪随着九一一开始了.


2005-9-11 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