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ugust 31, 2007

诱惑
The Calling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从小就喜欢捕鱼捞虾,如果我有机会住在海边,肯定天天泡在海里.

但是我内心里对大海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尊敬.我跳过水,也潜过水,划过船,也冲过浪…我越了解大海,对它的感觉越发复杂,觉得大海简直就是充满了莫测的神秘.

这种感觉类似我一生中唯一也是最后一次体验蹦极跳,怀着一颗扑通通的心咬着牙从跳台上往前一迈,耳边除了风声,脑子里全是空白.在地离我越来越近的那一刹那,身子被猛地扯回了空中.然后人像个被粘在蛛网上的虫子在风中无力地上下弹着…

这种感觉也有点像攀岩.人挂在绝壁的半空中,忽然想往下面看看.这一看,手和脚都软了.本来注意力都在手和脚上,现在一下都集中在了那根绳子上.然后手就开始出汗,心里开始后悔自己的愚蠢,然后就开始担心起那根绳子是否牢固.于是最后那十来米就成了不断出现在梦中的折磨…

可是因为它的慷慨,大海对我充满了诱惑.记得有一次我跟几个朋友在海边钓鱼,正赶上了鱼群从我们垂钓的地方经过.我们本来是想在海边消磨上半天的,结果鱼钩一甩进海里就有鱼上钩.还不到一小时,每人竟钓起二十多条鱼.而且都是清一色的Sea Bass.然后就像是水下拉起了一道无形的闸门,忽然那群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回到住处,大家七手八脚,刮鱼鳞,破鱼肚,然后将一条条抹了盐的鱼下了油锅.那鱼新鲜得哪里有腥味,雪白的鱼肉,除了鲜嫩,我再找不出别的字眼来形容.如今餐馆里卖的生鱼片再新鲜也跟那才离了水的鱼沾不上边.

我钓到过鲨鱼.在鱼竿被拉弯,全力以赴也制服不了它的时候,不知为何竟然心里走神想起了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于是脸上便浮出了无奈的微笑.

我在太阳初升的清晨在海滩上见过远处潜行的海豚,跟在母亲身后的那条小海豚不时掉了队.我在涨潮的夜晚见过大海龟爬上岸掏沙产卵.我在习习的海风中看过那轮明亮的月亮.我见过嘴里塞满了鱼的鹈鹕不紧不慢地朝筑了巢的丛林飞去…

我在退潮时在沙滩上捡过贝壳,见过死去的水母,拾到过不知什么年代的化石,它久经海水冲刷,带着远逝的记忆,默默无语.

大海离我再远,我也能听见它的呼唤.大海是一种充满了诱惑的记忆.

2007-8-31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我拒绝接近的男人
The Lost Specie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小时候最崇拜的人物是七侠五义里的锦毛鼠白玉堂.他一身侠胆,最讲义气,射出去的镖百步穿柳叶,飞檐走壁的功夫更是无人可比.过了这么多年,当年偷偷摸摸看完的禁书上的其他内容早已忘光,但他依然使我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其他书上的,现实中的英雄人物并没给我留下太多太深的印象.因为那种巧合式的榜样动作与行为让我查觉出一种伪善的道貌岸然与说教式的虚伪.一个人除了行为之外,应该有相匹配的性格与气势.而大多数的人物缺乏这样的一些内在的素质.

我最讨厌那种白嫩的男人,手软得像才出锅的肉包子,走路不紧不慢,说话不哼不哈,那尖细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下贱与献媚,两只眼睛总带着一种探询在滴溜溜地左顾右盼.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主张,从来都是哪边势力大倒向哪边;他们可以为微利去挖祖坟,他们在人多势众的时候可以赤膊上阵,摇旗呐喊.你问他对任何事物的看法,他既没有自信也没有主张.有的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敏感和神经过敏.他们到店里买东西时可以一根根地挑扁豆,他们从来不会错过免费品尝的任何东西,他们最看不起女人而实际上女人比他们强不知多少.这种人要是再抽烟喝酒上麻酱桌,那嘴里说出来的话十句里十句是无耻与轻浮.他们要是再长副溜肩,走路时粗腰轻摇,迈着虚步,翘着无名指,我简直恨不能手里抓起把杀猪的刀.时下的时髦说法是阴盛阳衰.男人没有阳刚之气,衰不衰又有何值得哀叹!

你想象一下假如老虎的叫声是蛐蛐样会如何?你想象一下狗发出的叫声是羊的声音会如何?你再想象一下一个细皮嫩肉的“男人”发出太监样的笑声!我能不双拳紧握,身上的肌肉蹦紧,随时准备像头狮子扑上去撕碎了他!

2007-8-30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偷梁换柱
Rename the name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某家商店里购物,猛抬头发现在一堆水果前边写着:黑杏.大概怕消费者心中生疑,在它们旁边堆着的水果正是我从小上树摘过,每年都吃的普通杏.再一看价钱,黑杏比普通杏贵了两倍.可我怎么从没见过,吃过黑杏呢?

我挑了十来个汁多肉厚的,心想如果好吃再回来买不迟.肯花这价钱买杏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

结果我就上大当.那东西看着像杏,其实是李子.味道是李子,肉质是李子,唯一不同的就是外观像杏.

过了几天我再去那家店里购物,发现这店里在卖白樱桃.我走近一看,什么白樱桃呀,是白里透黄的海棠.再看看价格,比樱桃贵了将近三倍.想起上次吃亏的事我再去看看李子的价钱,是普通杏的一半.我不由地佩服起这奸商来了.指鹿为马也罢,张冠李戴也罢,基因工程也罢,现在这市场真是乱得让顾客连连中招.

他要是非说胡萝卜是非洲人参,鸡是微型驼鸟…我敢说也有会上当的.

在市场学上这叫新产品推介;在市场学上经典的说法是只要你开业就会有人来.现在应该再补充说,只要你敢命名,就会有人上当.

这事让我想起了中国水果贩子给华盛顿苹果的命名:蛇果.他们还管泰国荔枝叫红毛丹.换个新颖的名字价格就上去了.谁让你愿意买的.你吃过黑杏么!

当年莎氏比亚说得好What’s in a name?今天晚饭做个蚂蚁上树,再来个青葱炒玉子,把昨天剩的红烧无角兽热了,开一瓶琼浆…

不知那店卖不卖北极菠箩?

2007-8-29

Tuesday, August 28, 2007

秃驴的故事
Yeah, I remember him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这几天一直在搜肠刮肚地想在我所有认识的人里当年谁最淘气.结果没怎么费力,我就从记忆的第一千零一页里搜出来个名字:秃驴.

秃驴是个理发师的儿子.家里有兄弟五个.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理发师除了老婆还能养活五个秃小子,反正秃驴家的这五个小子全茁壮地长起来了,而且一个比一个淘气,夹在正中间的秃驴更是在强手如林的兄弟,朋友中成了王中王.

秃驴从小学习就一塌糊涂,可他为人特别仗义,干活从不惜力.加上正赶上了读书无用的年代,作业基本靠抄别人的,考试基本靠作弊,老师见他从不在课上惹事,也乐得睁一眼闭一眼让他得过且过,秃驴竟然一路就从初中混进了高中.

认识秃驴的都说他从小就是个粘知了的好手.一根细竹竿尖上抹着自制的胶,一中午他能粘一纱笼知了.然后邻里的孩子无论大小一个给一只,他自己坐在树荫下就笑笑地看着他们捏得知了哇哇地乱叫.

我见过秃驴熬制粘知了的胶.剪碎的皮筋,车内胎,天然桃树胶,还有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用个铁擦脸油盒子盛了,放在蜂窝煤炉上一边搅一边倒进些什么汁水.他熬的胶除了粘,从来不干.可是知了翅膀粘上就准没跑.

秃驴粘蜻蜓更是一绝.别人都在那费劲拔力地缝纱网,他拿个铁圈往竹竿上一绑,然后房前屋后找蜘蛛网.见一个捞一下,那一张张蜘蛛网就粘在了铁圈上,然后他就举着竹竿朝飞来飞去的蜻蜓挥舞,网网都有落网的不幸者.

秃驴高中那年正赶上了招兵.他以甲级身体被铁道工程兵招走了.那时候能当兵是件让人羡慕的事,管吃管住,还能混身军装穿.可惜我们这些眼睛近视的想去也没门.过了几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遇见了已经复员的秃驴.大家从小就熟,自然拉住他问长问短,非让他讲讲部队的生活.

秃驴说一次在个什么大山里修钻山铁路遇见了塌方.别人都往外跑,他往里跑.“里边还有好几个人没出来呐!”他冒着不断从顶上塌下的石头块从洞里救出三个战士.“哟!秃驴是英雄啊!”大家起哄道.“有什么呀!当年打群架时,你们都跑了,我跑过吗?哪次不是我顶着板砖把他们击退的!”他这一说,还真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秃驴冲锋陷阵的情景.“你丫咋不说想起了黄继光,董存瑞呀!”

秃驴复员时是个团级干部.头上身上又多了几道伤疤.

秃驴以前说过,在外边惹了祸了回家父母就给炒鸡蛋吃.他们从来不打骂孩子.估计秃驴立功受奖,光荣复员时家里一定给摆了百鸡宴.

秃驴现在该不再淘气了吧?

2007-8-28

Monday, August 27, 2007

桑树
The Mulberry Tre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上星期四的那场大雷雨击倒了林肯公园里的那棵桑树.

那是棵两人才能合抱起来的桑树,根深叶茂,虽没参天,也是公园里比较高的一棵树.

我以前从没见过这么粗壮的桑树.小时候为养蚕爬过的桑树也就是它的一个枝叉般粗细.这棵桑树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有巴掌大,夏天树上落满了嘻闹的鸟儿,树下是一片遮阳的树荫.随着阵阵微风,树叶便轻轻摇起,发出哗哗的声音.

每年的八月里为看流星我曾在这棵树下坐着度过了无数的夜晚;我曾在无数个早晨从它旁边跑到湖边去健身;我在这棵树下看过书;看过飞行表演;看见过情侣依偎在远处的草地上;我在六月里看着熟透的桑葚随风落下,然后被行人踩成紫红的一片.

这棵树经历过无数场更猛烈的风雨.它一直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松鼠叼着食物跑来跑去,看着各种各样的狗被人们牵着从它面前经过.它是一个路标,它也是一个见证…

现在它倒下了.因为它的树干被静悄悄的蛀虫日夜不停地蛀空了树干.那天夜里在雷鸣电闪之中,人们忧虑的是自己的安危,谁会去为公园里的这棵老桑树担忧.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倒下的.是静悄悄地垮下来的,还是轰然一声摔在了地上.也许它先是在狂风中摇摆了几下,然后树干发出一声碎裂的沉闷,接着在一个响雷之后树干被一劈为二像个中了流弹的战士倒了下去.

也许明年春天树墩周围的土里会钻出新的嫩芽;也许人们很快会忘掉那里曾有过一棵老桑树;也许…

也许我会记得在春天里在那片草地上撒下一把花籽.

2007-8-27

Sunday, August 26, 2007

人是啥动物来着?
Animal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每当秋风渐起,我便想起了威廉先生.

威廉先生因肺癌扩散到淋巴,从确诊到去世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在那生离死别的日子里我几乎每两个星期便专程开车去看他一次.

记得最后一次去看他是在九月里.回家的路上翻山越岭,忽然发现漫山遍野红黄的秋叶简直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那一片片随风而下的落叶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句号.想起威廉先生当年开车带我赏秋的情景,想起威廉先生的为人与质朴,我不禁泪流满面.生命不该结束在这样的季节.然而生命结束在这样的季节里才使生者知道生命曾经的绚烂.

威廉先生有只老黄猫.那猫当时已经十六岁了,它身上的毛早已失去了光泽,像秃疮一样露着肉.这猫就像家里的成员一样,有自己的食具,卧垫,沙发…它老得已经不叫了,天天就趴在墙角晒太阳.自从威廉先生卧病不起,老猫几乎天天都守在他的床前.

威廉先生是在我最后一次去看他后的第四天夜里去世的.据威廉太太讲,那天傍晚已经弱得跳不上床的老猫突然开始大声地嚎叫不止.家人没办法只好把它抱到威廉先生的床侧.它来到老主人身旁卧下,卷成一团,安静得像个睡着了的婴儿.

威廉先生去世后家人忙着料理后事,等一切收拾停当才发现老猫永远地从家里消失了.

据说只有人被称为高等动物.

2007-8-26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旅途所见
The Summer Trip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一:
布朗夫人兄弟姐妹六个,到今年四月只剩了三个.到七月末突然就只剩下了她一个.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布朗夫人失去了最后两个一起长大的亲人.

布朗夫人为亲人办完丧事后给我写了一封哀惋的信.而这封信在只涨邮票价格不提高工作效率的邮政系统中莫名其妙地游荡了整整二十一天!平均每天走了不到五十英里.比乌龟还是快啦!
接到信我给终日不关机的笔记本电脑放了假,马上驾车出发了.

二:
我终于知道特异功能是什么意思了.去的时候我家的小狗栗子皮在车上哭了一路.无论怎么安慰它,它就是不吃不喝不坐下,固执地在车上站着.到了布朗家大家自是悲喜交集,栗子皮倒知趣地安静了下来.

半夜,我忽然被栗子皮惊醒,看看表才凌晨一点.只见它对着门缝不断地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头似乎在随着外边走廊上的一个走来走去的隐形人转动.我在黑寂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我忽然记起隔不远的另个房间就是十多年前布朗夫妇唯一的女儿最后去世的房间.

第二天晚饭,布朗在身边的儿孙们都来了.大家一边吃一边交流着心得.栗子皮先是独自坐在客厅里,然后又开始对着靠门的沙发说起话来.那不是它平时用来驱赶,威吓的叫声,而是在见了老人,朋友或孩子时做出的一种友善的声音.大家一下都变得安静了.似乎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某种存在.

在返家的路上,栗子皮上了车倒头便睡.一路上既不哭也不闹,安静得像条鱼.我终于弄明白了狗原来是靠磁场来辨别方向的.它知道我们在朝家的方向走,而且距离越来越近.

三:
西伏吉尼亚州山岚起伏,风景秀丽.每到秋天有大量赏红叶的游客光临.很多平时人烟稀少的地方都会变得热闹起来.卖工艺品,农产品的小贩更是比比皆是.今天南方干旱,秋天的红叶当比往年更艳.

顺着山路左顾右盼,一路疾驰.一座座山形状各异,密密地长着树木.在离查尔斯顿不到一英里的地方,刚出了收费站,还没来及加速,忽然前方不到五十米处一辆运货的大卡车爆了车胎.因为卡车正在加速,又是条弯道,四十来英尺长的一辆卡车竟然在两股道中间连续地翻滚起来.大家都惊呆了.那辆卡车在我们眼前滚了七八个滚,扭成了一堆烂铁,把一车建材全卸在了路上.我们停了车,朝事故现场跑去.尘埃中,司机从轮子朝天的驾驶室里爬了出来竟然毫发无损!

没人受伤真是万幸之至!接下来是打电话报警,此时整条高速公路已经被变成了路障的一堆废铁堵严实了.过了约一刻钟,来了辆警车,然后陆续地来了救火车和救护车,拖车,最后来的是一辆慢吞吞的铲车.等他们都到齐了,我看看表已经过了近一小时.要是现场有人受伤现在也早死了.他们到齐后,开始查看现场,人们有说有笑,慢吞吞地开始清理路面.此时往北去的高速公路上已经塞满了停下的各种车辆.人们在华氏九十六度的骄阳下静静地看着,耐心地等着.很多人为了省油关了发动机,带着狗的人开始牵着狗沿着路边来回地走起来.几个实在等不及的人下了高速公路,往密林深处走去.

整整三小时后,事故现场清理完毕,大家鱼贯而行.大概由于记忆犹新,再没人超车,每个人都打开了车灯.很多人在下一个出口进了小小的山城…

四:
再有不到两小时的车程就到家了,前方的天忽然被厚重的乌云涂得一片铅黑.接着是横着划过天幕的闪电.车子在强风中开始摇摆.四野除了来往的车辆外变得死样地寂静.刚才还在天上盘旋的鸟都不见了踪影.

大雨倾盆.那雨不是垂直的,而是借着风迎面而来.一粒粒蚕豆大的雨滴打在车窗上啪啪有声.我打开强光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继续前行.我必须尽快离开这片地势低凹的平原.我知道等周围的地吸足了水,路面都要开始积水了.如果被困在这么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地里…就只有趟着水去路边地里掰老玉米了.

五:
第二天早上醒来,打开电视机,昨夜经过的地方因大雨而关闭了高速公路.城市的北部被强风刮倒了几千棵树,近五十万人没了电.打开屋门,风雨后的街道显得干干净净.大概老天知道我在路上已经见识了它的厉害,只从房前的树上摘了几片黄叶撒在了便道上.

真的应了那句话,十里不同天.

2007-8-25

Sunday, August 19, 2007

全村的鱼汤
The Fish Soup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这是一个有着不同版本的故事.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从父亲的嘴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所以这故事就让我记住了.

从前有个村子十分缺水,村民每天要到几十里地之外去挑水.一天一个村民挑水回来,意外地发现桶里有条鱼.兴奋之余马上跑去报告了村长.村长一听更是兴奋异常,决定在村里支起口大铁锅,把那条可怜的鱼放入锅中烹制鱼羹.待汤锅的水翻了花,全村男女老少每人排队分到一杯羹.食毕大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村中的老者更是吟诗作画,认为此乃一辈子所喝下的最鲜美,最营养,最最最的上汤.热闹了一番之后,大家开始纷纷散去.不知人群中什么人忽然发现在汤锅边上躺着那条因水热而跳出了锅的鱼.这一发现更是让村民欣喜异常.道:汤无鱼尚如此鲜美,若鱼在岂不是得加个更字!

这当然是杜撰的故事.可这故事跟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衣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无论肤色种族其实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都是一样的,因而才有所谓的殊途同归之说.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习惯.习惯中有陋习,恶习;习惯也可以影响个人行为与思维.当一种习惯变成了一种民族特色时,这种习惯便具有了感染力.

鱼汤鲜.鱼羊同烹则更鲜.

活鱼不可入锅.

挑水若捞到活鱼以放生为好.

水中最好没有孔雀石绿之类的化学添加剂.

2007-8-19

Saturday, August 18, 2007

水的故事
Water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小时候北京的西郊有大片的稻田与荷塘.那时候春有蛙声,夏有荷香,小河沟里鱼虾成群.小的时候我常常拿面纱布缝的小网,带个玻璃瓶,沿河沟走一圈就能满载而归.小鱼小虾捞回家养在瓶里罐里给平淡的生活添进些情趣.

记得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抓到一种灰绿带一抹蓝色的扁扁的斗鱼.那鱼其貌不扬却十分好斗.两条鱼放在一起马上会撕杀得你死我活,各不相让.从春到夏观斗鱼成了解闷的游戏,然后才有秋天的蛐蛐伴我们度过没有玩具的日子.

后来稻田,荷塘变成了沥青路和水泥楼.清澈的河水开始变得浑浊,水面上漂的杂物垃圾越来越多,小河沟里的鱼虾变成了宠物店里的金鱼,热带鱼…小孩子手上的玩具都成了会摇头的,会说话的,会转圈的,带电池的,五彩缤纷的,含铅的…北京的建设速度在几十年里超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现在北京人家家都喝上了纯净水.家家也都能天天洗澡了.可是以前的河断了流,空气显得越来越干燥,植树节也没能挡住风沙…

历史上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水源之侧.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总结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对水神行祭拜之礼,献上牺牲.

人们知道水代表了慷慨与无情.

水,是生命之源.

渴.

2007-8-18

Friday, August 17, 2007

是鬼宅还是巧合?
The Haunted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定期会有辆马拉的粪车来掏粪.车把式在一栋栋住宅楼后边把粪池盖子掀开,然后用一个长柄的小木桶把粪水一勺勺地舀了倒进粪车里.每次远远地见了那被苍蝇死追的粪车我都尽量躲开.那气味实在是太难闻了.

一天一个住在前面楼里的小男孩,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被什么特殊的气味所吸引,竟走到粪坑的边上去探头探脑.据说车把式出于好心,喊他站远点省得弄脏衣服,那孩子大概太全神贯注了,被车把式一喊,身子一抖竟掉进了粪池里.不知是粪池里的沼气太强,还是车把式用粪勺打捞不得力,那孩子就淹死了.

那天半夜里,我忽然从睡梦中惊醒,只听见从外边的漆黑一片里不断传来那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的凄呖的哭声.那声音就像是一条受了伤的狼在旷野发出的最后的哀号.我紧紧拉住盖在身上的毛巾被,紧紧地闭上眼睛,头上冒着冷汗,背上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很多年以后,一位在校表现突出,中学毕业后经学校推荐参了军的东,在参军后不久便死在了内蒙草原上.消息传来人人震惊.这样一个身体极强壮的青年竟突然死于上吐下泄,肾衰尿血,高烧不退.而他家就住在以前那个被淹死在粪池里的男孩住过的单元房里.

随后那套房子又搬进一户人家.这家有兄弟两人,老大跟我同班.一天正上课,老大忽然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脸胀得紫青.大家手忙脚乱地想把他扶起来,他竟浑身硬如僵尸.从那以后,不定时地他就会在班上忽然犯起颠痫,每次他一犯病全班要几分钟才能安定下来恢复正常.

他家不但是住在那套已经死了两个男孩子的单元房里,他的名字里也有一个东字.

再后来,据说这房子里还吊死过一个精神极度沮丧的女人,两度失火…

是频发的偶然吗?为何带着如此神秘的悲剧色彩.


2007-8-17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布郎老爹的箴言
The Simple Truth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布郎老爹是在大萧条时代长起来的人.他说那时幸亏家里有个农场,让他天天能像只松鼠一样啃花生吃.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布郎老爹一生对自然充满了爱戴,他喜欢种植花草蔬菜水果,他种的梨和苹果连我都吃得开始作恶梦了.

布郎老爹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他除了跟我的生父一样有着尊严的一面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妙语连珠,充满了智慧与幽默.他一生辛勤,事业成功,可是他处处注意节俭;然而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又从没吝惜过体力与金钱.

布郎老爹是个电脑老手,按义娘的说法,带线不带线的,只要是带电的玩艺儿他都有.可他更喜欢隔三差五地写亲笔信,给儿孙们发布最高指示.

于是我昨天就接到了他的一封信.掐头去尾我把其中的一段话翻译成中文,供诸君参考.我相信他不是原作者.


生活告诉我,生命就像那卷卫生纸.越到最后,它走得越快.

生活告诉我,应该感激上帝没答应给我们所祈求的一切.

生活告诉我,钱买不来高雅与品味.

生活告诉我,是日常的琐碎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生活告诉我,人人藏在外表之下的是一颗希望得到欣赏与爱的心.

生活告诉我,上帝不是一天创造的世界,我又怎能把一切抢在一天里完成.

生活告诉我,对事实视而不见并不能改变事实本身.

生活告诉我,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短,完成的事越多.


我准备近日启程去看望一直想念的布郎老爹.

2007-8-16


附原文:
Remember:

I've learned.... That life is like a roll of toilet paper. The closer it gets to the end, the faster it goes.

I've learned....That we should be glad God doesn't give us everything we ask for.

I've learned.... That money doesn't buy class.

I've learned...that it's those small daily happenings that make life so spectacular.

I've learned.... That under everyone's hard shell is someone who wants to be appreciated and loved.

I've learned....That the Lord didn't do it all in one day. What makes me think I can?

I've learned....That to ignore the facts does not change the facts.

I've learned....That the less time I have to work, the more things I get done.


HAPPY FRIENDSHIP WEEK TO YOU!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胖,肥与减肥
Diet and Overweight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过去有个笑话说得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明明吃不上喝不上,可每天等邻居吃过晚饭坐在屋外树下乘凉时,便在家里用沾了油的刷锅的丝瓜瓤子抹抹嘴,然后带着一脸的得意走过邻居家门前谝道“啊呀,今天的回锅肉吃得太多啦!”“今天我吃了两碗肥肉!”

就在不久的以前,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并不是“你好,”那时候你常能听见的问候是“吃了吗?”“你又胖啦!”前者当然是从哀鸿遍野的历史而来,后者是把胖跟发福,富裕,家境殷实相连系在一起.那时候有饭吃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那个时候很多家庭若有一罐猪油或炼油剩下的肥肉渣是能引起邻居嫉妒的.

在汉语里肥胖两字的区别很有意思.

胖是相对瘦而言.而瘦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化里被看作是一种病态.所以这字才带病字头.而且瘦是跟弱相关,所以瘦字里边又有个叟(老人)字.因此瘦字就暗含了行将就木的意思.这一点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上表现得最具体.他们没那么多爱呀疼啊,说不完的话呀,他们就是亲自下厨房,给你不断地做出可口的饭菜,然后一边看着你吃,一边不断地让你多吃.

于是胖就成了健康的标志.你看看为不同目的制作的宣传画,就是在连饭都吃不上的时代里,你也找不见一个瘦人.要是表现孩子,他们圆圆的脸上总是红扑扑的,白白的皮肤就像熟透了的水蜜桃,你见了恨不能掐一把.

现在不同了.生活富裕了之后,吃对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已经从为了生存而变成了为满足口欲的享受.随之而来的便是肥胖.于是就出现了减肥之说.

由胖到肥,再减肥,难.

减肥并不是靠少吃,不吃.减肥靠毅力.你随便到一个书店里看看关于减肥的书有多少,就知道减肥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如果一本减肥书能药到病除,就不会变出这么多的众说纷纭.如果减肥是那么容易,这世界上也不会有这么多胖子和肥子.

减肥的关键是少吃.少吃什么?主食.尤其是高糖,高盐,高脂肪,油炸的食物.少吃指的尤其是晚餐.因为晚上吃得过量必肥.就是素菜包子,你晚餐吃十个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

除了减少吃进的量,必须让身体动起来.而且是每天坚持不懈.运动不是走几步路就能奏效的.运动不出汗达不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那叫增进食欲.

很多人觉得自己需要减肥,而其实他们并不肥.除了可以按体重身高计算出自己应该的重量,一个人是不是有必要减肥主要看身体的两个部位.腰和腹.一个正常的人不该大腹便便.因为那块脂肪是赘肉.再一块肉在腰的两侧.那块赘肉的大小厚薄与腹部的赘肉往往成正比.减肥的主要目标该放在这两个部位.这两个部位的赘肉越厚越硬,减肥难度越大.脸的胖瘦,胳膊腿的粗细并不是肥胖与否的标志.

肥胖跟心情也有关系.心情郁闷沮丧,工作压力太大容易让一个人多吃嗜睡,生活规律被打乱.容易造成体重增加.

由胖到肥,给一个人的健康带来了太多的隐患.胖尚可,肥万万万不可!

2007-8-15

Tuesday, August 14, 2007

这事我咋也整不明白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知识分子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词.它指的究竟是学者还是识字的?他们究竟是以治学为业还是存在于各行各业?他们具有哪些特征?

如果有分子那就有阶层and/or阶级.这个阶层/阶级涵盖的是些什么人?如果以受教育程度来划分,小学毕业的算不算知识分子?高中毕业的算不算知识分子?既然叫知识分子,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又指的是什么?是如何积累的?如果一个人只上过小学,可是通过自学成了知名的作家,这个人算不算知识分子?如果这个人没当成作家,可是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餐馆老板…这个人算不算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的社会功能究竟是什么?知识分子跟知识精英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是属于一个阶层/阶级的两个档次,还是精英源于分子但高于分子?精英该不会是生下来就精英的吧?

孔子是知识分子吗?赢政是知识分子吗?杜甫是知识分子吗?武松是知识分子吗?郑和,范进,孔乙己,孙悟空,慈禧,毛泽东,变形金刚,哈里波特是知识分子吗?布什一家是知识分子吗?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是知识分子吗?你我是知识分子吗?

你能用两句话描述清楚知识分子什么样吗?

他们戴不戴眼镜?身高几尺?他们既然有大小之分,就一定有真伪之分.可你听说过真工人,伪工人;真农民,伪农民的说法吗?如果让你闭上眼睛然后听见“知识分子”这四个字,你看见了谁?你看见了开启你心智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还是夏天站街边卖冰棍的老太太?那老太太能在三伏天让冰棍不化,用的就是一条薄棉被.

让我再最后问你一遍,那个用胡琴拉二泉映月的阿炳是知识分子吗?章子怡是知识分子吗?天天坐在邻居家窗台上的那只花猫是知识分子吗?昨天夜里吸了我的血的那只母蚊子是知识分子吗?

一个人究竟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呢?靠上学,靠读书,靠高谈阔论,靠趋炎附势,靠人云亦云,靠道貌岸然,靠一本正经,靠衣冠楚楚,靠捉刀促笔,靠弱不禁风,靠忠诚,靠伺机,靠谦卑,靠深沉,靠吸烟,靠眼镜,靠…?

想当知识分子的明天下午两点半在东操场集合!

靠!你丫千万别把我当成知识分子.

2007-8-14

Monday, August 13, 2007

说醋
Vinegar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在日文里醋字写为酢,实际是汉字的古体醋字.醋始于西周,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醋自然是酸的,所以“吃醋”,“打翻了醋坛子”,“酸溜溜”,“醋意”跟嘲笑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一样,指的是一种嫉妒心.

说到醋当然首推山西.据说今天的太原市一带就是醋的主要发明地(之一).我曾在山西省博物馆里仔细地寻找这跟醋有关的历史和证据.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坛坛罐罐,并没有看到跟醋有关的具体文字描述或完整的全套物证.

不过山西人食必醋可不是徒有虚名.我亲眼见过山西朋友拿醋当酒当茶饮的情景.据统计,山西人每年人均消费十几斤醋.这足以证明醋在山西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在山西各地的饭馆就餐,桌上必备的那壶醋可真是比任何其他地方的都好.人家那是货真价实的老陈醋,黑浓粘稠,奇香无比.为此,山西人得了个绰号,老西.其实这西字并不是东西的西,而是醯,即老醋的意思.

前几年在一些城市流行起了饮醋健美风,我专门去醋坊品过他们的醋饮.除了酸里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并没更多的味道和感觉.味道不如喝柠檬汁,感觉倒让我想起了日本人叫作甘酢的白醋.

好醋浓得挂瓶.什么叫挂瓶?倒出来的时候那液体像蜂蜜般慢慢地溢流出来.这种醋我在一个山西朋友家见到过一次.一瓶黑稠的浓汁倒在碟子里满室生香.无论从外观还是口感的角度讲都不是店里买来的水醋所能比的.追问之下才知这是朋友已年届九十几的老奶奶亲手做的.他说奶奶自从嫁入门就在家做了一辈子醋,家里用的醋都是至少经历了两冬两夏的陈醋.我让他细述详情,原来那一口口晒醋的大缸冬天要除冰,夏天要暴晒;让水份充分蒸发,最后才成了奇香无比的家酿醋…这岂是现代人为了钱而多快好省所能酿造出来的.

在遍尝了陈醋,香醋,熏醋,米醋,苹果醋,梅子醋,葡萄醋…之后,我又想起了古籍中对山西醋坊的描述,门前用做幌子的醋葫芦吊在风中,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醋香…

几滴香醋真能让食客在酒足饭饱之余,在满足之外,生出一丝淡淡的醋意.

好醋不在包装,好醋更不是勾兑的.好醋里凝聚的是经验,时间与耐心.

2007-8-13

Sunday, August 12, 2007

文化粗俗与文明错觉
The Old Habit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从我记事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的舞台银幕文学作品里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

好人永远是顶天立地的,一身正气的,目光如炬的.他们双拳永远是紧握的,说话永远是正确的,觉悟永远是高的,干活永远是勤劳的.他们不是在忙着领导什么,就是在忙着辩论什么,要不就是在忙着证明什么.他们就是犯了错误也是一定能改正的,他们就是负了伤,面对死亡脸上也是永远带着笑的,嘴里说个不停的,迟迟不倒,倒了不死的,死了永生的.

他们在故事的结尾忽然就像焰火,放射出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的灿烂,于是观众和读者的心里就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启发与鼓舞;于是他们的灵魂就像充足了气的气球,乎乎悠悠地就飘了起来;他们的的思想就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们的热血就在身体里沸腾,他们就要学了那光辉的榜样去奋斗…

那个时代需要的是能打打杀杀的,推着车死在路上的,在油灯前熬瞎眼的,有病不治的,开山不止的,挖河不停的,能领导群众的,能捍卫什么的,能教育落后的,激励上进的,高瞻远瞩的,一本正经的,道貌岸然的…

总而言之,整个文学,文艺领域在不停地制造,塑造,捏造出的都是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们虽食人间烟火,但行神仙之道,他们不但是道也是德,也是楷模,也是理想…他们没有儿女温情,更没有性欲,他们只对理想与信仰谈情说爱,他们从没有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因此他们从不犯常人的错误.他们让一个普通人自卑,自惭,蔑视自我;他们把一个人的私念和隐藏私欲的灵魂揉搓得流血不止,让一个这样的人无法面对自己,无法在生活中找到藏身之处,让一个这样的人永远生活在自责与自我唾弃的思想斗争里,变得灰溜溜地藏在人民群众之中…

因为这样的作品首先面向的是广大的工农兵,他们既没有什么文化,受的教育也有限;他们的全部都植根于历史与过去,让他们彻底与过去告别,坚决地跟着一个新的目标走,是利益集团的需要.

为工农兵创作,就必须到工农兵的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于是善良就被夸张地放大了,在放大的基础上一个平凡的人和事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社会典型.为工农兵创作当然要用工农兵的语言,工农兵的思维,工农兵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工农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工农兵熟悉的环境,思维与动作…

当一个六千年或四千年的文明古国把它的文学用来为工农兵服务,文化就取代了文明,使文明变成了文化的从属.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市井小民文化…这样的文化既无力推动文明的建设,也无法提高公众的素质;因为市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粗俗与野蛮的混合.

那个时代结束了.但是在那个时代成长,受那个时代影响的文学艺术及那些家们并没有完全走出那已经僵化了的思维创作模式和表达习惯.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文学艺术的对象依然是服务于世俗,使创作本身要靠媚俗生存,把方向从歌颂世俗转向取悦于世俗的描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

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的所谓富人和所谓的中产阶级除了有些钱,浑身仍然透着一种恶俗与粗野.他们继承了一种宣扬世俗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与文明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只是从贫穷朝落后迈了一步,并没有迈向真正的文明.

这种把文化误以为是文明的错觉,只能产生出自大的膨胀;它无法培养出具有品味的,热爱知识的,高尚的知识阶级或贵族.有的只能是纵欲在别人的床上,醉酒在大吃大喝的桌上,睁开眼先站到街上吸烟,身穿西装足蹬拖鞋,坐在路边挖鼻孔抠脚指,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车下车不排队,不知道尊重女人,不会说谢谢和对不起,随地吐痰,开着新车当路障…耀武扬威,目中无人,偷奸耍滑,不讲信义,擅长欺骗,把民族主义狂热错当爱国热情…皆与文明粘不上边.

难怪巴尔扎克当年蔑视地说:我要驾着马车溅他们一身泥.他们,按巴尔扎克的说法,又叫社会零.

2007-8-12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挖防空洞的回忆
Digging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文革正进行得轰轰烈烈,忽然一边举国欢腾着,一边又挖起了反帝反修的防空洞.举国当然指的是城市,因为那时候干大事的都是城里人.农村么,农村据说是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是离得很遥远.

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孩子们才从停课闹革命转向复课闹革命,一声令下,连七八岁的孩子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拿锹的拿锹,扛镐的扛镐,一路小跑着出了教室门,沿着学校的操场翻掘起来.我们班负责的那一段在学校操场的西边,大约长十米左右.按布置的要求,我们要在规定的日期内把这段地面挖成宽三米,深四米的一条壕沟.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干得热火朝天.男孩子负责挖土,女孩子负责运土,放眼望去全校的师生把平时还算安静的校园掘得到处是土丘,简直就像一座新坟场.

然后从操场东头传来了让人兴奋的消息.不知是哪个班的挖出来个枯髅.大家纷纷放下工具,就跑过去看热闹.只见地上扔着几块已经朽烂的碎棺材板和白骨,那颗倒霉的人头被几个学生当球来回地踢着.那堆与死亡相连的骨头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多么的浪漫与刺激.

我们回到自己的地段,郁闷地继续挖起来.挖着挖着,不知是谁喊了声“棺材!”在离地三米左右的壕沟侧壁处露出一块朽木板.几个男孩子兴奋极了,在众目睽睽下轮番拿起十字镐朝木板狠狠地刨去.

朽烂的木板透出一股淡淡的松木味.那土墙哗地咧开了条口子塌了进去.尸骨已经朽得跟泥土混在了一起,大家没能挖出一颗能当球踢的头骨,觉得很是懊丧.

然后就从泥土里挖出一,二,三…一共十几颗玛瑙珠子.两付金钗,一只刻花的银手镯…

老师让我们把挖出来的东西用块布包了送到学校工宣队去.我们几个人捧了布包去敲工宣队长陈师傅的办公室.过了好一会,门终于打开了,那个出身不好的美术老师红着眼睛低着头走了出来,她身后跟着笑容可掬的陈师傅.

我们把布包捧给陈师傅,简单地讲述了发现经过,然后就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学校操场去继续挖沟…

那时候的孩子虽然历经文革,还是显得很单纯.那时候的孩子在劳动中表现出的热情比在教室里大.那时候的孩子相信成年人.那时候的孩子不怕累.那时候的孩子没什么心眼.

那条师生挖造的防空壕没来得及盖上顶变成防空洞,雨水就灌进去把它变成了水沟.孩子们在闲极无聊的时候就开始用石头打掉进沟里的赖蛤蟆.

再后来…那沟跟工宣队,孩子们献的宝,文革…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2007-8-11

Friday, August 10, 2007

英语里的那个吃字你未必晓得
Eat Crow or Eat Humble Pi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周的父亲早逝,母亲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每天下了班挤上公共汽车先要穿过半个北京城才能到家.所以我们平时放了学或逃了学都聚在周家.

有一天周没来上学.放了学我们几个便相约去周家打探.周家到处弥漫着一股炖肉的香味!唐三脚并作两脚就进了厨房,“原来这小子逃学在家解谗呐!”哥几个拥进厨房一看,那香味正是从火炉上那口冒着热气的大沙锅里泛出来的.郝一把掀了锅盖,冒泡的浓汤里煮着一锅瘦肉.

“你把谁家的兔子偷啦?”
“你不说我可开门喊啦!”

周只好照实说了.他声称用自制的猫笼子套住了一只野猫.哥几个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神,七手八脚就把沙锅从火上端了下来,风卷残云就给他吐了一桌子骨头.猫肉啥味呀?跟兔子肉差不多.其实肉味就一个字,香.

你别以为只有中国人什么都吃.我就见过吃松鼠,吃浣熊的美国人.要我说,火鸡最难吃.

初学英语的人看见eat就自然地想到了吃.

Eat的本意的确是吃的意思.但由此派生出的很多用语尽管带个吃字却让人难以下咽.

Eat crow跟吃乌鸦无关,这是在事实面前被迫认错,当众受辱之意.

Eat high off the hog 跟猪也没关,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合理合法占便宜之意.

Eat humble pie也跟吃馅饼无关,是被迫公开道歉,丢人现眼之意.

Eat one’s heart out更不是谗到吃自己的心.这是因失去所爱而心情沉痛,无法自持之意.

学习任何语言最怕的就是望文生意.

让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正人君子去细嚼慢咽吃乌鸦.

2007-8-10

Thursday, August 09, 2007

榜样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Role Models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我小时候,人人都有革命理想,但谁也没有可真正效仿的榜样.因为那时候说长大要建设啥啥主义的社会容易,反正谁都看不见,谁心里都没数;要想实现个人理想可就难了.因为生活中的榜样都高不可攀.你敢说你长大想当毛泽东吗?你敢说你长大想当雷锋吗?你敢说你长大想当死了的先烈和劳模吗?你敢说你长大想当猪八戒,孙悟空吗?

于是在一个天天鼓着肚子说壮胆话的年代里,很多孩子的榜样竟然成了居里夫人,艾笛生和等等的洋人.这是因为在中文里榜样这词跟英文里的role model并不一样.前者仅供学习,瞻仰,阅读,参考;并没有真正的实际价值,并不是英文里可上行下效,可供复制的楷模.一个美国孩子说“我长大想当救火队员,”他并不是想被烧死当烈士.而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要是说“我想当救火队员”话没说完嘴上就得挨一把掌,然后爹娘就恨恨地说“没出息!我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你咋不想去当…公司总裁!”父母绝对不会说“当救火队员太辛苦啦,你当董存瑞吧!”这说明中国人为自己树立的楷模都是为眼泪和背上的鸡皮疙瘩的.

在无数的例子中有两件最难忘.

内蒙古的草原小姐妹.一天她们在牧羊途中遇到了暴风雪.两姐妹为了救羊把自己冻残了.

刘文学.据说是个四川孩子.有一天看见村里的地主在地里偷辣椒就跟他搏斗起来,最后被掐死了.

成年人的楷模就不说了,自古中国文化讲的就是鞠躬尽瘁,燃尽最后一滴灯油.孩子的楷模让孩子觉得如此沉重,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如此之大,这就有点高不可攀了.羊就是不冻死,不是也得被宰了吃肉吗?一把辣椒换了至少两条命值得吗?这样的例子是想让孩子看轻生命还是看轻人性本身呢?这种例子实在不该永远地被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

现在的生活从物质角度讲真是比以前好了太多.但是今天的社会依然竖不起人人可以效仿的楷模.在农村,一个孩子的理想是读书,然后由此远远地离开农村.或者进城打工,远走他乡.在城市,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总,当长,当模特,当演员…想当农民,想当工人,想当邮递员,想当生产者,劳动者的,少.你就是问开出租车的,他的回答也是“唉,没办法!”接着是“我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干这个.”

你下次去朋友家问问他们的独子,独女,“你想不想当动物园的饲养员?”你看人家给你好脸看吗.

你要是拦住街上的行人这么问,人家不脱下鞋子追着你打就一定会以为你有精神病.

2007-8-9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孔乙己故事新编
The New Story of Kong Yiji

幽幽鹿鸣/Yoyoluming


孔乙己坐着蒲团两手撑地一路乞讨到了上海.在那儿遇见个世界知名的西国慈善家.这洋人见他衣衫褴褛实在可怜,便扔给他一个大洋.谁知孔已己除了用英语谢了施主,还主动给洋人背诵了一段美国宪法.他那口音很重的英语倒把个远离故土的洋人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就这么着,孔乙己在慈善家的资助下出了国.

在外国混了几年,学了半年豆腐制做,又学了半年中草药榨汁技术,按西方习惯把名字改成Yiji K,再花钱买了张假文凭摇身一变成了留学的博士,于是孔乙己打道回府成了海归.

尽管孔乙己因为早年窃书被人打断了腿,可如今是坐着轮椅荣归故里,街坊邻居自是对他另眼相待,敬重有加.

“人家孔先生是大学问家!在读书无用的年代里人家就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

“就是不一样.俺们那时候整天就知道跑到公社的庄稼地里掰个玉米棒子,人家孔先生是偷书作学问,学贯中西!”

孔乙己就成了乡下人教育孩子努力上进的范例.

孔乙己每天穿着身意大利西服,挺胸抬头目空一切地摇着轮椅走在街上,到处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眼光.“妈的留不留学就是不一样!”每每见到乡里乡亲礼貌地给他让出条路来,孔乙己便心里感叹连连.

一日,孔乙己摇着轮椅从咸亨酒店的门前经过.忽然就听店里有人招呼“乙先生,孔博士…”孔乙己装作没听见继续摇着他的轮椅前行.这店里就跑出男男女女四五个人,“孔大人,我们经理请您进去赏光喝一杯…”

孔乙己心想在哪儿摔倒的在哪儿爬起来.我还怕了他不成!“你们经理请我喝一杯,他怎么不自己出来请我?”

“哟!这不是孔乙…博士吗!稀客呀!您离家年头可长啦,我们天天都念叨你呐!来来来,今天我请客,你可万万要给我这面子!”

经理跟那几个男女就帮着孔已己进了店.

孔乙己环顾四周,还依稀认得店的旧时格局.不同的是酒坛子换成了酒瓶子,门口放了自动饮料机.

“二两老黄酒,一碟茴香豆…”孔乙己触景生情,习惯成自然地说道.

“那啥,孔博士.今天您大驾光临,我这小店是蓬壁声辉呀!今天我请客,咱喝人头马!那茴香豆咱也不吃啦,那东西连乡下人都不吃了.您出国多年大概不太了解国情了.现在是现代化啦.咱喝酒吃炸鸡…!”

一屋子人陪着小心察言观色地观察着孔乙己,生怕说错了话让孔博士笑话.直到孔已己捏起块炸鸡大家心里才松了口气.



酒足饭饱,孔乙己抹抹嘴对经理说,“三球佛要米儿,”见店家一脸疑惑,孔已己知道对方听不懂英语,便又用汉语重复了一遍,“谢谢您的饭食.我不但欠着您的人情,还欠着您些钱呢.”

店经理一听就急啦.“您这是什么话呀!我这店就是为您开的,过去是,今后还是.随时欢迎您光临!啥钱不钱的,咱们谁跟谁呀!过去的酒算我送您的!以后的酒也是…”

孔乙己见对方态度坚决,知道给他钱也不会收;就说道“你让店员取笔墨纸砚,我给你写几个字吧.”

“啊哟,那太感谢您啦!您写了我马上让人装裱后挂在进门的墙上!我要让全世界知道孔博士是我这里的主顾…”经理朝店员呶呶嘴,那伶俐的小伙子马上奔到街对面的文具店里去了.

孔乙己接过现买来的笔墨,稍微想想,便在摊开的纸上写下了茴的四样写法,写完似乎若有所思地想想,又在后边加上个英文的Bean.

“妈的,这墨是掺了水的!”孔乙己用英文在纸上签下Yiji K,声音里带着遗憾对经理说.

海归孔博士现在知道茴字的五种写法了.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2007-8-8

Tuesday, August 07, 2007

英文中的蓝颜色
The True Blue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英文里的blue当然是蓝色.就是那晴空万里飘着几朵白云彩的,让人躺在湖边的草地上享受着习习微风能做起白日梦的那种天蓝色.

那种没有污染的天蓝色…

我小时候的天就是这种蓝色.那时候当地上的是非从惨不忍睹变成熟视无睹之后,我便时时仰头看天,天真地以为那里真有个青天大老爷;有个包青天;有个托着塔的李天王;盼望着他们能降临到这人世上来看看,来劝劝…

那时候的天上只有一颗升起了再落下的太阳,到了晚上便出了时圆时缺的月亮.在没有月亮的晴夜里,天上便是闪烁无语的星星.

前几年我在云南的大山里又一次看见了因污染在很多城市已消失了的景象.白天的天居然是蓝的,夜晚的星空上居然挂着一钩弯月,远处的湖边在漆黑的夜里居然飘荡着几盏明灭的渔火…不知这似曾相识的画面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广袤大地上还能否再现.

蓝色是一种多么浪漫的颜色.

但是这blue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天蓝色.

在英语里,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筋疲力尽的时候说:blue in the face.这未必是我们说的蓝色吧?

在表示千载难逢时,英语说:once in a blue moon.这也未必是天蓝色.

那能让我吃得血变成蓝色的蓝莓blueberries也不是天蓝色.顺便提一句,蓝色的血,blue blood在英文里是贵族的意思.因为他们整天躲在室内忙着搞阴谋诡计,苍白的脸上一根根血管都是青里泛蓝;那些整天晒在地头的愚昧民众便以为那些治国的栋梁身体里流的都是蓝血.你现在明白流蓝血的为什么要建立深海舰队blue sea navy了吧.人得从哪来到哪去,葬身鱼腹是回老家啊!

美国人没有贵族的概念,作此声称的百分之百都是骗子.但是有一个词形容名门望族,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the mouth,叼着银饭勺出生.多年前德州的女州长讥讽现总统布大人丢人现眼,把这句话改成了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foot in his mouth!我每每想起不禁开怀大笑.

最近中国的猪又纷纷得了叫blue ear的蓝耳病,连肉价都抬起来了.此前还有一种更普遍的病叫blue tongue,蓝舌病,也是病毒引起,以传染羊为主;也传染其他牲畜.其症状基本跟蓝耳病相似,高烧,流口水,头和舌肿胀.想想疯牛病就是从羊传到牛身上,不知现在的猪蓝耳病是否也跟羊有某种联系.不过政府说了,就是吃了得此病的猪肉也不会致病.老百姓最信政府.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听话就听党的话么!

Blues就不是蓝色的复数了.这是布鲁斯音乐,也就是演奏带唱的黑人爵士乐.那种忧伤的调子,那种低沉,那种把人变成吃猪狗食干牛马活的奴隶时代的回忆…顺便补充一句,尽管这词是复数,后边要跟单数动词,I enjoy the blues he plays.

由此就生出了另一个表示厌恶,不情愿的词:Monday blues星期一压抑症.那些厌学的,厌上班的最讨厌星期一.他们常常在星期一早上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这就是犯了病.

让蓝色多给人些浪漫,少给人以忧伤.

所有属于未来的孩子都有权利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

Don’t let the blue sky appear once in a blue moon.

2007-8-7

Monday, August 06, 2007

万人空巷迎芒果的故事
The Mango Stor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种叫芒果的东西还是在文革的时候.至于那个字怎么写过了好几天才弄明白.

我只记得忽然有一天满街锣鼓喧天,又是举旗的,又是游行的;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手里捧着个鱼缸似的玻璃盒子.那盒子下边是个木托,盒子里边垫着层红布,上边放着个黄灿灿的形状像猪腰子样的东西. 伟大领袖把遍天下的国际友人送的芒果转送给了忙于文革而废寝忘食的领导阶级.于是领导阶级就倾巢而出地走上了街头来向领袖致敬.

走过几条街,迎面又是一队形制相同的人,同样个个一脸兴奋,同样敲锣打鼓地抬着个玻璃鱼缸.估计那一天北京到处都是这样的游行队伍,估计那天鱼缸里放的都是真芒果吧?

没过多久,在很多机关学校里就出现了一个类似佛龛的玻璃陈列柜,里边放着一个西红柿不是西红柿,茄子不是茄子的腊制芒果.然而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更严肃了.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探头探脑地瞻仰着这带有某种神秘与喜剧色彩的复制模型,似乎在心怀崇敬的同时便得到了一种神佑和与神的沟通…

我不止一次地近距离观察过玻璃罩后边的腊制芒果,心里总是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我啥时候能吃上个真的呀!

很多年后,当我第一次读到在西安发掘法门寺的过程和对唐朝迎佛骨及影骨(仿造的替身佛骨)的盛况的描述,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了当年全城百姓出迎芒果的盛况.同样的万人空巷,同样的盛况空前,同样的心怀虔诚…我居然目睹了复活的历史.

很多年后,在我离开了中国之后终于吃到了真正的芒果.那沉甸甸的墨西哥芒果比小时候见到的茄子还大.要是遇上劫匪当武器掷出去,肯定能把坏人砸成残废.

还有那东南亚产的扁芒果,黄黄的摆在店里像堆金子.大概我当年看见的蜡制芒果就是这种艺术化了的芒果吧.没准当年的芒果就是从离佛祖的家乡不远的地方送进中国的?

我喜欢吃芒果.把从店里买来的冻好的芒果丁倒入搅拌机,加足水和奶,挤上一个青檬按下键,顷刻之间就制成了酸甜适口的芒果冰.这是消夏的最佳饮品.

我当然也知道伟大领袖为什么把这么好吃的东西送给了人民.他太迷信了.他知道那芒字的草字头下边是个亡字;而那草字头与他的姓…不知道是哪国的坏人竟然把英文叫Mango的东西送给了我们的伟大领袖.Man Go!真是太便宜了这假惺惺的国际友人!

2007-8-6

Sunday, August 05, 2007

怎么翻译胡搅蛮缠与胡说八道
How do you say that in English?

幽幽鹿鸣/Yoyoluming


最近中国的一些老字号商家在开始纷纷向海外寻求产品的正确译名.这是个正确的举措.记得有一回我在一家富丽堂皇的食府就餐,翻开菜单一看,好家伙,不知店家从哪儿雇来的译手,那松花蛋被译为“存了一千年的蛋;”糖醋鲤鱼译为“在糖和醋里游泳的鱼;”樟茶鸭是“在樟树或茶树下熏死的鸭子.”我合上菜单对服务员说“你给我弄一只在茶树下熏死的吧.”你说假如是一个洋人来吃这样的饭多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

还有一回走在一座新开发城市的街上,只见对面路边一家理发馆居然用双语做了块招牌.那惹眼的英文是这么写的“We cut heads.”我看了直觉得脖子发凉.这比孙二娘开的人肉包子店胆大多啦,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把人家的头给砍了!

在同一座城市的熙来攘往的闹市区我还见过一家女服店,店门的上方大书“Sex Clothes for Sex Girls.”把性跟性感弄混了,就不是作服装生意喽.再看看过路的,进店的人个个都是一脸的正气与坦然.啥叫思无邪呀!

翻译并不是逐字的直译,更不是望文生义.咱们来做两个简单的练习看看两种语言的互译问题在哪里:

“胡搅蛮缠”究竟该怎么译?

1.初学英语者:
Hu stirs and Man ties it up.

2.翻译酒店介绍和街头广告,菜单者:
Stirring up something before one ties it down.

3.教英语者:
To talk nonsense and argue continuously.

4.权威的汉英字典:
To plague somebody with unreasonable demands.

5.我的翻译:
Son of a bitch!

那么如何翻译“胡说八道”呢?

1.初学英语者:
Hu says eight roads.

2.翻译酒店介绍和街头广告,菜单者:
Hu talks non-stop for eight blocks.

3.教英语者:
To talk unreasonably until one’s head drops off.

4.权威的汉英字典:
To talk nonsense.

5. 我的翻译:
Bastard!

到了胡搅蛮缠,胡说八道的地步你还玩什么风雅!

2007-8-5

Saturday, August 04, 2007

红颜色在英语中的含义
The Color Red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不同的文化对颜色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带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吉利和喜庆;具有避邪和兴旺的双重含义.红色当然还代表革命与鲜血,它还曾作为政治符号出现在标语口号当中.文革时最常听见的话就是把毛泽东思想比作红海洋,要用它创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一身红衣裤该有多么艳绝!

在英语里红色是报警色.因此跟红色相关的词汇多与危险,警告,威胁,凶险等有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公布的警戒最高级叫red alert,即红色预警.

过去装载爆炸品的船只都要挂红幡,所以red flag 今天成了引起警惕的同义词.比如:What they said raised a red flag in my mind.

Red light具有相同的含义.

以前重要的官方文件要用红带子系着,因此red tape今天就成了官僚,繁文缛节,办事拖拉的同义语.How can I cut the red tape to get it done?

过去商店里打折的商品通常系着红标签,所以有red tag sale之说.但是red tag也表示警告.如果一家餐馆被卫生检查部门red-tagged,就说明其卫生状况没有达到合格标准.

蔗农最怕的一个字是red-rot.这种菌一出现在甘蔗上,蔗皮就出现褪色,烂斑.

Red pencil 作动词代表审查,批改,捉刀促笔.The editor red penciled the entire article.

飞行员最怕red-out.即飞机急速下冲时导致飞行员脑部充血,严重的可导致眼底出血.相关的还有半夜登机的red eye flight即红眼航班.

Red-light district指性工作者出没的红灯区.

Paint the town red则指的是在街头狂欢买醉,尤其指沿着街一路进店狂饮.

Red neck过去指没受过教育的南方白人,尤其是乡下人.现在成了愚昧无知,没有教养的同义词.

A redwood person则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

Red rag则是勾起愤怒的人和事情.

在麦卡锡时代给一个人贴上同情红色政权的标签能断送了其前程.因此redbait指给别人戴上政治帽子以达到诽谤的目的.

其他跟红色有关的词语还有沾一身血污的redwat.

海水因污染出现的红潮red tide.

出现赤字,经营亏损的red ink, in the red.

表示滚烫,震怒,棘手的red hot.

做坏事被当场抓获的red-handed.

在这种对红色有文化偏见的环境里,连吃的肉都被分为吃下不健康的red meat对应white meat; 想象一下weaving a red flag(挥舞一面红旗)是多么具有令人侧目的喜剧效果.

说了半天,有什么好事跟红色沾边吗?有两桩.Red carpet和red wine.前者是给予到访外国元首的最高礼遇,红地毯欢迎仪式;后者当然就是这几年(酒鬼买通了研究人员)四处宣传的对健康如何如何有好处的红葡萄酒.

文化差异都是通过例如语言而表现在这些细微之处.不懂得这种差异往往容易造成尴尬.这种尴尬如果在不言中则很容易造成副面的印象与结局.

A red-faced person可能是因尴尬而脸红;可能是因愤怒而脸红;也很可能是因厌恶而脸红.

2007-8-4

Friday, August 03, 2007

曾骗了你的父辈和几亿人的新闻
The Treasured Lies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五十年前,现在被称为爷爷奶奶的一辈人经历过一场叫大跃进的运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在英明的领袖指引下,想通过一场全国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生产力大激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遗憾的是在这场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热火朝天的运动中,人们不明原因地集体丧失了理智和常识.在一个农民执政的国家里,农民出身的领袖们居然相信了农民(和)干部制造的铺天盖地而来的不实之词与弥天大谎,最终使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极沉重的代价.

今天用几个问题作为开篇吧.

你见过一株结九十八个穗的水稻吗?而且平均每个穗上长着一百五十多粒稻子.换句话说,一棵水稻可以结一斤左右稻谷.

你见过高五尺,穗长一尺的水稻吗?这株水稻一穗结七百四十粒稻谷.

那么你是否见过每穗结九百多粒的水稻呢?

你见过每株结一百一十四个穗,四千五百多粒的麦子吗?

你见过一丈多高,结九个棒子的玉米吗?而且“个个棒子都像棒槌一样”?

你见过比一般谷穗长三四倍的谷子(小米)吗?它的穗长一尺九寸五.

你见过高一丈多,一棵结一千二百多荚的大豆吗?

你见过一棵结九百二十多个果的花生吗?

你见过一人多高,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结一万多个荚的油菜吗?它一株能产油菜籽六斤多.

你见过一个根上长着三十五棵,重六百四十五斤,可产糖七,八十斤的甘蔗吗?

你见过三十多斤重的芋头,五十多斤重的大白菜,七尺长的豆角吗?

你见过芦苇结出水稻吗?见过向日葵根上长马铃薯吗?见过又结茄子又结西红柿的植物吗?见过一个南瓜上结出四个苹果吗?见过穗形像高梁,可是结着稻谷的植物吗?



以上全部引自一九五九年一月十日人民日报题为“农展会上看‘珍奇’”的一篇署名苏群,许士杰的文章.记述的是农展会上展出的一九五八年农业大跃进的成果.两位记者在文章结尾感慨地说,“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我国农民,在探索自然秘密上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伟大胜利”是农民被逼无奈,拿出的秘不示人的看家本事,还是那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激发了人与植物的想象力?还是忽然之间人们忘记了丰富的汉语里久被使用的熟语诸如揠苗助长,好大喜功,投其所好,曲意奉迎,痴人说梦…当时的人,从领袖到群众,对这样的荒唐竟坚信不移,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或疑问.

面对假象,面对人云亦云的世界,面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权统治…你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的判断和主张吗?当你选择与掌握着真理的大多数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你又如何知道那真理不是戴着假面具的谎言?

听说最近又有些心怀叵测的民族主义者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向往着新的“超德赶美”的大跃进了…

2007-8-3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苍蝇使毛泽东发动了除四害运动
The Flying Story

幽幽鹿鸣/Yoyoluming


蔡的爷爷解放前在保定一带开过饭庄.蔡小时候听他爷爷亲口讲过这么件事.一天中午从门外进来一高两矮的三个国民党大兵.他们坐下后叫了一桌酒菜,吆三喝四地划了一回拳,到快结帐的时候,其中一个忽然大叫“你这菜里怎么有苍蝇!”蔡的爷爷知道其中有诈,急忙从柜台后走过去取过漂着苍蝇的盘子,下手捏起苍蝇当众就吞了下去;然后陪着笑脸说道,“老总,是您看花了眼,小店薄利多销靠得是您们的抬举,小的哪敢让苍蝇扰了您的心境…”三个诬赖在众目睽睽之下只得付了帐骂骂咧咧而去.

把死苍蝇投在吃完的菜里想白占便宜的事现在少了.但苍蝇没少.前不久我还一边挥舞着一只手在空中驱赶着苍蝇,一边用另一只手抄了筷子在一家窗明几净的食府里吃过饭.在这之前,我跟几个朋友还在餐馆目睹过苍蝇自杀的全过程.

那是去年深秋的某天中午,几个朋友在一家餐馆为我饯行.大概因为气温已经让苍蝇感到了寒意,汤刚一端上桌一只苍蝇就一头扎进汤里变了佐料.大概其他苍蝇怕我们被人误会,在服务员正要把苍蝇海鲜汤撤掉的时候,另只俗称绿头蝇的又大义凛然地一头攮进了汤里…

那天我才发现苍蝇是一种极具悲喜剧双重性格的,哦,昆虫.

难怪当年中国曾经打过一场包括苍蝇在内的除四害的人民战争.

这场人民战争跟文革一样是伟大舵手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因为他似乎特别讨厌苍蝇,连诗里都没放过点它们名的机会.

毛泽东在1960年写道,“无论老人,小孩,青年,壮年,教员,学生,男子,女子…都要尽可能地手执蝇拍及其他工具,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大除四害.”他说这件事具有“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意义”务必要“使得家喻户晓,人人动作起来”同一年他在天津会议上还对此作了补充性说明,“这个除四害…原来中央那个批语不动人,…凡是办一件事,你不大吹大擂,有声有色,讲得神乎其神,谁听呀!”我敢说就是今天的苍蝇们听见这样的话之后也会被吓死.

于是举国上下的人民就行动了起来.

当时的人民日报曾登过一篇报道,安徽巢湖“一等卫生先进工作者”,工人顾有昌从1952年起六年如一日地除四害,仅仅在1957年里就挖了25斤零10两(当时的称是16两为1斤)苍蝇蛹,蛆31斤;你算算他平均每天要忙着消灭多少苍蝇和蛆蛹.

武汉市安静街72岁的蔡月英老太,三年如一日除四害,五次被评为市,区爱国卫生模范.据报道她一个人就徒手灭掉了240万只苍蝇!要知道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聚沙成塔.拿240万只苍蝇是能填满一个会议室的.

任何生灵的生存在受到威胁时都会激发出更强的生殖繁育能力.再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都无法战胜苍蝇.

大跃进失败了;除四害也失败了.毛泽东死后文革以他的老婆受审而结束了.那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都一一结束在失败之中了.这小小的寰球依然响彻着苍蝇的嗡嗡声.

因为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苍蝇的.

2007-8-2

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笑读一九五八年的人民日报
The News Article from Fifty Years Ago

幽幽鹿鸣/Yoyoluming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农民忽然一夜之间诗性大发,可惜当时没有全国超男超女大赛,也没有国际选秀这么一说;让很多人才白白地埋没了.这里有当年的报纸为证.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二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新华社记者古平写的题为“人人写诗个个唱”的文章.讲的是他在江苏省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白茆乡的采访所见.

记者说该乡的墙壁上到处都写满了“目不暇接”的新山歌.包括公社党委书记,食堂的炊事员,七十三岁的老人在内的歌手,诗人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出,唱出了三万首新山歌.当年八月初乡文联成立后,一百多个新会员组成了三十个创作小组…乡文联在全社五千多刚摘了文盲帽子的学员中开展了一人五首诗的运动,出现了人人写诗个个唱的热潮…

文中特别刊登了其中的四首以飨读者.

在该乡的入口处白粉墙上记者看见了这么一首: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
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你说老百姓的感觉有多么敏锐,他们进了人民公社,解决了吃饭问题,马上把生活跟天堂联系在了一起.

另一首题名为东风吹的民谣是这么说的:

东风力量大无穷,
吹得迷信连根拔,
吹得保守一扫空,
吹得落后沉海底,
吹得贫穷影无踪.

这风吹得真是气壮如牛,惊天动地.不知吹这么大的风对庄稼的收成有没有影响.

在一大队食堂工作的炊事员在食堂的墙上留下的诗是这样写的:

九月菊花透心黄,
人民公社是天堂,
心里喜,嘴里唱,
山歌飞过白茆塘.

这分明是一个吃饱喝足的人喜滋滋地说出的心里话.守着粮食天天随便地吃是一种多么的暇意与满足.千万别把粮食都吃完了,不然“透心黄”就成了“透心凉”.

一位“雪白的胡须齐到胸口”的七十三岁的老人是位能写善唱的歌手,这位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创作高手留下的诗歌不知用的是什么时态,因而说不清是白描还是想象:

白茆乡大变样,
白茆塘开得像运河样,
两岸房子造得一式样,
屋后花园门前场,
电灯照得满场亮.

就是今天很多地方都没达到如此的水平啊.这样的描写对今天搞房地产开发的太具有参考价值了.有水,有花园,有电,没有树;要是再有电视天线不就是今天的城市吗!

可是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四首诗歌里没有一首提到劳动;提到种地;提到要去生产,创造价值;提到的都是一种期望式的享受与抒情.是现实欺骗了眼睛,还是理性迷惑了现实?

没能亲身经历那个汹涌澎湃的时代;但读过在那个时代成为历史之后亲历者的叙述,那是一个天天喊着“超英赶美”的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亩产破地球记录的年代;那是一个砸锅拆门板的大炼钢铁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天天都是不夜天.

白纸黑字的采访记实,权威的新闻媒体舆论,政府的喉舌与声音,代表的是人民和他们切身利益的报纸…

当人们喜不自禁的时候,往往就把自己变成了荒唐的笑料.

公正,客观的报道有时也很难经受住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公正,客观的报道少之又少.普天之下皆然.

2007-8-1